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家祖左宗棠> 第128章:所向披靡(1/4)

第128章:所向披靡(1/4)

    海战还在继续。

    陈英所带的伏击舰队自北方南下,程璧光所带的诱敌舰队自南方北上,两舰队1同向东机动,1边抢占t头,1边压迫着沙俄舰队不得回头。

    在正午的阳光照耀下,旗舰海若号巍巍如泰山,领着身后4艘战列舰加入了战场,完成队形变换之后,双方进入到9千米的交战范围内。

    观测、计算、瞄准、开火,1气呵成,6艘战列舰炮火连天。

    舰桥上,军官们手持望远镜,1个个黑点落到海面上,6道白色的水柱腾起,传声筒中传来桅杆观测手的报告:

    “左5前8!”

    “继续修正!”传声筒里传来舰长的命令,各单位继续重复着刚才的流程。

    对于首轮开火,国防军师承英国,1贯采用各炮塔轮流发射单发校射弹,先近后远,先保证弹着点水柱能遮挡目标,后逐步修正弹着点远近偏差。

    随着光学测距仪、火控系统辅助计算射击诸元等海军技术进步,主炮的地位越来越高,像甲午海战那样靠着中口径速射炮取胜已经很难了,中俄战争正是这样的分界点。

    国防军在中俄之间的历次海战中,均十分依赖主炮开火,而且由于航速、火力密度等问题,进1步的产生了对于火炮齐射的需求。

    海军总司令邓世昌上将和现在的舰队司令陈英中将就是火炮齐射理论的拥趸,在这种理论中,主张首轮开火即全舰齐射,后续依靠不断密集的弹着点来抢先提高命中概率,抢先取得战果。

    这种战术在远距离、高航速、高射速的舰队交战中有着很好的效果。

    因此,仅1轮校准射之后,海若号便开始了“齐射”,由于海若号在设计时并没有采用“全重型火炮”的思想,其主炮只能各相隔十5秒依次射击。

    在枪炮长“3轮校准射”的要求下,海若号4门主炮以5分钟3发的射速开始向沙俄舰队倾泻火力。

    当海若号开始第2轮射击时,桅杆观测手立即汇报到:“形成跨射!”

    这是海若号第1次上战场,也是齐射理论的第1次实践,因此许多人都伸出头朝着对面的俄军望去。

    不过两军相距7千多米,属实是啥也望不到,反倒是在右舷中部甲板上伸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