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玄幻魔法> 修仙版道德经> 第75章 民以待用 是以道备(1/7)

第75章 民以待用 是以道备(1/7)

    民不畏死,何以死惧;民常畏死,天下怪者。

    执刹熟敢,司刹常敢;妄刹狂斫,必有自伤。

    圣人理世,治而不刹;民以待用,是以道备。

    “民不畏死,何以死惧;民常畏死,天下怪者。”这是一句深刻反映民众心理与社会秩序之间关系的哲言。当人民不再恐惧死亡,那么以死亡为威胁的统治手段便失去了效力,因为最为极端的惩罚已无法激起内心的恐惧。这种情况下,统治者必须寻求更深层、更持久的管理方式,以道德、法律及公正去引导人心,而非简单地依靠武力威慑。反之,如果民众普遍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那么社会上出现的异常现象便会引起广泛的关注和反思,因为这与人们对生活的基本期望背道而驰,暗示着社会体系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亟需调整和修复。

    “执刹熟敢,司刹常敢;妄刹狂斫,必有自伤。”此句强调了权力运用的边界与后果。所谓“执刹”,指的是掌握生死大权之人,他们若熟练且谨慎地使用权力,通常会显得勇敢果断,因为他们知道何时何地使用权力,既能维护秩序又能避免不必要的伤害。而“司刹”,即执行律法的官员,也应常怀勇气,坚守正义,不畏强权,公正无私地执行法律。然而,“妄刹狂斫”则警示人们,滥用权力、肆意施刑,最终不仅会损害他人,也会反噬自身。权力的每一次滥用,都是对社会公正的一次侵蚀,长期以往,必将导致社会动荡,甚至政权的倾覆。

    “圣人理世,治而不刹;民以待用,是以道备。”这是对理想治国理念的阐述。圣明的领导者治理国家,不仅仅依赖严酷的刑法,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化和引导,使民众心悦诚服,自觉遵守社会规则,从而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这里的“治而不刹”,指的是在管理国家的过程中,重视预防与教育,尽量减少对重典的依赖,让法律成为指导行为的灯塔,而不是频繁挥舞的棍棒。而“民以待用”,意味着民众愿意并且能够主动参与到社会建设中,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被充分调动,这是国家治理达到理想状态的标志。这样的社会,遵循着天道自然的法则,和谐共处,各尽其能,是谓“道备”。

    在扩写的篇章中,我们可以深入探讨几个方面:首先,分析民众心理与社会秩序之间的微妙平衡,探讨如何在尊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