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龙归沧海碧云深(2/3)
燕王朱棣也假装有病,整日深居简出。“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建文帝的削藩大计似乎很快就能完成。
朱棣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他暗中扩编护卫军,悄悄赶制兵器。公元1399年8月,他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十万南下靖难。
他兵少,钱少,而且是造反,从客观条件上分析,毫无优势。而建文帝有兵,有钱,有粮,而且是王朝正统,民间舆论也站在他这一边,占尽优势。
但两人之间有一个本质的区别。
朱棣和他的军队坐镇北平,抵御边患,长期和北元骑兵作战。他的军事能力,其部队的作战水平,在当时全是拔头子的。
而建文帝久居深宫,毫无实战经验。而自从朱标死后,朱元璋一口气杀了一公、十三侯、二伯,除耿炳文、郭英等寥寥几人,当年的开国名将几乎全被他杀光了。“鼎耳革,其行塞,”他手中已无领军出征的可用之将。
朱元璋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后来拔苗助长式地训练出一批新生代将领。他们也许有不错的军事素养,只可惜资历尚浅不能服众。建文帝无奈,只能起用六十五岁的耿炳文,任命为大将军,率三十万讨伐朱棣。
这个任命没有任何毛病,只可惜建文帝没有坚持到底。
耿炳文的军事履历足够辉煌。他参与过征讨张士诚之战,曾随常遇春攻取晋、冀两地区,又随徐达先后征讨陕西、出塞打击北元,曾从傅友德征讨云南,又从蓝玉北征,镇守辽东。明太祖排列功臣时,将他与大将军徐达并列为一等。
但耿炳文已经老了。先锋九千人遭遇朱棣军突袭,被全歼。
耿炳文闻讯后准备率军渡河,全力抗敌。谁知朱棣军再度发动奇袭,耿炳文溃败,部队拥挤在城门口,自相践踏,被踩死的不计其数。
建文帝闻讯后立马临阵换将,以曹国公李景隆为大将军,取代耿炳文率领五十万大军北伐,试图“方雨亏悔,终吉。”像及时雨一样领兵扭转败势,取得北伐胜利。
这是另一个廉颇和赵括的故事。
李景隆的爹很厉害,是朱元璋的亲外甥、开国名将李文忠。他袭爵曹国公后,到多地参与练兵,素以知兵着称。
但他不过是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大饭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