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泽火革卦中的洪武之治(2/3)
天府的明朝(1368年―1644年)在廓清中原后,生机勃勃,百废待兴。元朝已经腐朽至极,破旧不堪,所以崭新的明朝取而代之,革故而鼎新,是为易经六十四卦中的第四十九卦,革卦。
革的本义,是去毛以后加工好的兽皮。
把兽类的皮毛加工成革,至少包含去毛、加工两个工序,所以革字引申出了免除、变革的意义。前者如革职,后者如洗心革面。
把陈旧的、不合时宜的
《象》曰: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
泽中有火,这是革卦卦象。君子应制定历法以明确天时变化。
泽中有火,这四个字蕴含四时变化之理。
正常情况下,湖泽之中什么时候能有火?
冬季。
冬季雨水不足,湖床裸露,水草干枯,若遇野火,哔哔啵啵迅速蔓延开来,便成燎原大火。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天时气候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万物因此有了荣枯生长。
孟子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太有道理了,就像万有引力定律一样有道理。
但它是特定条件下的规律。就像万有引力定律一样,是在低速、宏观、弱引力条件下的规律,并不适用于高速、微观与强引力。
放眼整个人类历史,我们发现天时气候决定了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决定了人类的发展和迁徙。
比如着名的400毫米等降水量线,这是中国极其重要的一条地理分界线。它大致沿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脉东部一线,划分出中国的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进而形成森林植被与草原植被的地理分界线。
中华民族根据气候和地理的不同,渐渐形成种植业与畜牧业两种农业生产形式,进而产生了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区别。
我们的祖先非常非常有智慧,从尧舜时代开始几千年来,持续不断设立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法的机构和官职。这个机构,秦汉之际称太史令,唐朝称太史局,宋初称司天监,元朝称太史院,明清为钦天监。
他们根据天时变化而制定历法,设定黄道十二宫和二十四节气,以此顺天时而促农耕,观天象而兴甲兵。
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