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半部论语治天下(3/4)
吏,学问稀松平常。宋太祖劝他要读点书,赵普于是闭门苦读,手不释卷,第二天处理朝政时迅速果决。他死后,家人清理他的遗物时,发现只有《论语》二十篇。
而传说的亲历者,宋太宗赵光义亲自为赵普撰写的《赵普神道碑》中,竟然也没有提及这件事。
此说的始作俑者是一个叫林駧(dong)的人。当时南宋理学家朱熹刚刚死去以后,林駧撰写了一本《古今源流至论》,在卷八《儒吏》中提到:“赵普,一代勋臣也,东征西讨,无不如意,求其所学,自《论语》之外无余业。”
这个说法与《宋史赵普传》差相仿佛,又略有不同。大意是说:赵普所学,除了《论语》之外没有别物。与此同时,他在这句话下面加了一个小注:“赵普曰:《论语》二十篇,吾以一半佐太祖定天下。”
这个小注给了人们发挥的空间。
与林駧同时代的儒学家罗大经,创作了一本文言小说《鹤林玉露》,书中录入这么一个故事。杜甫诗云: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随商贾。大概是把《论语》当作儿童的启蒙读物。赵普当宰相的时候,有人说他是山东人,所读的书不过一本《论语》。宋太宗曾就此事询问赵普,他坦然承认说:“臣平生所知,确实不出论语。以前我以半本辅佐太祖定天下,现在打算再以另一半辅佐陛下致太平。”
意思已经是这么个意思,但第一次出现“半部论语治天下”这七字原文的,是元杂剧作家高文秀所着曲文《好酒遇上皇》:“每决大事,启文观书,乃《论语》也,此时称小官以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是一个戏曲桥段,当不得真。而且就算当真,这出戏分明是嘲讽老儒生的精神胜利法,而非赞美赵普治国有方。
在元朝,儒生地位低下。据南宋遗民郑思肖回忆,元代统治者把人分成十等,其中读书人被列为第九等,仅在位居末等的乞丐之上,即所谓“九儒十丐”。有段时间,我们称呼知识分子为“臭老九”,就是从这里来。在元朝,儒生们朝不保夕,何谈治理天下?
但明清以后,这句话意外得到了读书人的欢迎,他们将其移花接木到赵普身上,倒也不显得突兀。赵普虽然读书少,但他为人刚毅果断,在宋初参与建法立制、整顿吏治的各项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