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其他类型> 跟着姓名学国学> 第217章 远征高句丽(2/4)

第217章 远征高句丽(2/4)

多次遣使规劝无果,以大将苏定方领兵十三万跨越白山黑水,远征百济,新罗国则出兵五万助战。十八万大军摧枯拉朽一般杀入百济都城,俘虏百济王族及官民一万三千余人。为防止百济人死灰复燃,唐朝在此连设熊津、马韩、东明、金涟、德安五个都督府镇守。

    不久,百济果然掀起复国运动,只不过雷声大雨点小,很快被唐军打得溃不成军,不得不向高句丽和倭国求援。于是中日两国的第一次正面交战拉开帷幕,这就是奠定此后一千多年间东北亚政治、文化格局的白江口之战。

    此时的倭国处于飞鸟时代。这个名字很美的时代,源起于公元593年日本第一位女天皇推古天皇登基,这位女皇可能是最早使用天皇称号的倭国君主,终止于公元710年迁都平城京(今日本奈良市)。

    公元663年,倭国的首领是中大兄皇子,即后来的天智天皇。他雄心勃勃,应百济遗民之请派出援军,企图打败唐军,进而在朝鲜半岛南部建立支配地位。

    他想得太美。

    其时大唐名将云集,士卒善战,区区倭国那点兵马,实在有点螳臂挡车的意思。

    当倭军动员战船一千余艘、战士四万余人浩浩荡荡杀来时,唐朝只派出一位名将刘仁轨(601年-685年3月),率一百七十余艘战舰13万余人陈兵百济白江口迎敌。

    这就足够了。

    面对船舰、兵力数倍于自己的倭国水军,大唐将士四战四捷,打出了一次以少胜多、酣畅淋漓的经典海战。

    近半数的倭国小木船被唐军火箭射中,一时烟炎灼天,海水皆赤。无数倭军或被溺毙,或被击杀,而那些未被杀死的倭军兵将魂飞魄散,一时并降。

    像这种实力上的碾压,就算派给倭国四架现代化的飞机来,恐怕也没用,扭转不了战局。

    百济亡族遗民只好再次大逃亡,或者躲到了高句丽,或者逃去了倭国。

    经此一役,倭国也被揍破了胆。从此战直到1592年丰臣秀吉侵略朝鲜,近一千年时间内,倭国再也不敢对中国正面宣战。

    揍倭国,灭百济之后,接下来再次轮到高句丽。

    实际上,对已经老实的高句丽,唐朝本无意再次兴兵。小兄弟不老实,一顿板子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