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其他类型> 跟着姓名学国学> 第207章 三李夺嫡(1/3)

第207章 三李夺嫡(1/3)

    九三:栋桡,凶。

    栋梁被压弯,凶险。

    唐朝的宫廷之乱与天下之治,竟是两个极端。

    在唐朝,越是繁荣盛世,当皇帝越要靠抢。不是抢来的皇帝,大多不是好皇帝。

    故天下愈治,则宫廷愈乱,宫廷愈乱,则天下愈治。由此推论,早早当上太子的人,结局往往都很糟糕。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们如果一定要找原因,就只能从唐太宗李世民身上找。

    他发动了一次政变,杀掉了一个太子,缔造了一个治世,接着又废掉了一个太子,早早为唐朝种下了治乱并存的基因。

    无论怎么看,李承乾(619年―645年1月)都该被立为太子。他是李世民的嫡长子,母亲是皇后长孙氏。

    他的名字很有来历,由他爷爷唐高祖李渊亲赐。

    因其出生于太极宫承乾殿,李渊以殿为名,赐名李承乾,字高明。李渊为他起这个名字,莫非有隔代许位的意思?

    恐怕未必。

    我们来看看李建成,他的嫡长子名李承宗,二儿子名李承道。

    看来李渊对待孙子们的态度,一如对待大儿子和二儿子,首鼠两端,左右为难。

    幸好,唐太宗比他父亲果断多了,登基之初即册立李承乾为皇太子。他为太子东宫安排的教师班底很扎实,有大儒陆德明、孔颖达,也有重臣于志宁、杜正伦、魏徵。

    没错。我们很不幸地又看到了魏徵。

    李承乾年仅十二岁时,就开始奉父皇之命“听讼”,自今以后,“诉人惟尚书省有不伏者,於东宫上启,令承乾断决。”这是妥妥的当接班人在培养。

    他似乎做得很不错。

    公元635年,唐高祖李渊病逝。居丧期间,唐太宗诏令太子监国,权知军国大事。李承乾颇识大体、善能听断,工作做得非常出色,以致于唐太宗重新上朝听政后,“细务仍委太子”。

    史传李承乾性聪敏,丰姿岐嶷,仁孝纯深,应该能顺利继承家国大业,只可惜他的身体不怎么好,有足疾,不良于行,也就是说腿有一点跛,而且很容易生病。

    这对李承乾的心理来说,多少有些负面影响。

    更糟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