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其他类型> 跟着姓名学国学> 第199章 穷奢极欲隋炀帝(2/4)

第199章 穷奢极欲隋炀帝(2/4)

于繁杂严酷的特点,命高颎、郑译、杨素等人以“权衡轻重,务求平允,废除酷刑,疏而不失”为原则重修新律,形成了代表隋朝历法最高成就的《开皇律》。

    这也是中国古代法制史上极具代表性的一部成文法典。它废除了枭首、车裂、宫刑等酷刑,禁止了连坐灭族之法,将刑罚定为死、流、徒、杖、笞五刑。隋文帝对死刑的判决尤其慎重,于公元595年推出死刑复奏制,规定凡死刑案须经“三奏”才能判处。

    这些改变,代表着中国古代刑法的跨越式进步和人权意识的重大觉醒。

    隋文帝为隋朝民计民生问题施行的最大举措,是修建粮仓、囤积粮布。

    隋文帝年间修建了许多大型粮仓,其中如兴洛仓、回洛仓、黎阳仓等储备粮食都在百万石以上。这些粮仓储备的粮食布帛,直到大唐贞观年间都还没有用完。1969年,洛阳发现一座隋朝粮仓含嘉仓遗址,粮仓面积达45万多平方米,内设259个粮窖,其中一个粮窖甚至还藏有已炭化的稻谷五十多万斤。

    君臣吏各司其职,老百姓安居乐业,隋炀帝开局拿到的,是一手王炸。

    而他初登基时,年不过三十五岁,正当壮年。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他只需稳中求进,慢慢提升国力,将来定是一代明君。只可惜,他的志向远不只是做一个守成之君。

    他的终极理想是,文治武功超过秦皇汉武,文采风流则胜过南陈后主。

    他梦想成为空前绝后的千古一帝。

    所以,他一边营建东都洛阳,开凿京杭大运河,一边西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每一件每一项都是不世之功勋,而他居然同步推进,意图毕其功于一役。

    这种竭泽而渔、掏空国力的做法,显然违反了治国养民之道,若是一意孤行坚持下去,前途凶险莫测。

    隋炀帝本该稍微放慢脚步。他若是兴兵征讨,便不能再劳民伤财大搞建设。他若是兴建洛阳、开挖运河,那么最好是休兵止戈,休养生息,十年之内不能出兵征伐。

    因为一个国家的民力、财力和物力是有限的,根本无法支撑大战争和大基建多线作战的消耗。

    更可怕的是,隋炀帝不仅好大喜功,而且还贪图享受。隋文帝一辈子厉行节俭,像个守财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