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九品中正和七步成诗(1/2)
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观察国家的闪光处,利于成为君王的幕僚。
魏文帝曹丕的执政生涯不算长,只有七年。他一方面对外征战,试图早日实现父亲曹操统一天下的志向,一方面复兴儒学,意在教化民众稳定秩序。但他兴军征讨大多劳而无功,倒是对政治制度发展和文学发展繁荣有所贡献,这是曹魏政权可圈可点之处。
曹丕登基之初,一度兴兵图竟先父未竟之业。公元220年,他命夏侯尚、徐晃招降蜀汉宜都太守孟达,大败刘封,收复上庸(今湖北十堰竹山县)三郡。
公元222年,东吴赢得与蜀汉的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之战,孙权飘了,不再向曹魏称臣。曹丕愤怒之余,决定南征孙权。这下东吴再也得不到蜀汉的援助了。曹魏诸路大军并进,连败孙盛、吕范和诸葛瑾,兵锋直指江陵。眼见胜利在望,却不料北方士兵来到南方水土不服,爆发了疫疾。孙权趁机遣使言和,曹丕退兵。
此后,曹丕又先后两次攻伐东吴,皆无功而返。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他趁机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带的地方割据势力,彻底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后世有人认为,曹丕伐吴的真实目的是声东击西,虚晃一枪旨在平定青徐割据势力,这是他在位七年中可以为人称道而又容易被忽略的政治大事。
曹丕对封建制度发展的贡献,主要在于他采纳陈群的建议确立九品中正制,将用人权逐步收归中央,让士族阶层得到了更大的历史舞台。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实际上是两汉察举制的一种延续和发展。它从曹魏年间开始,至隋唐时期被弃用,存在四百年之久,与两汉察举制、隋唐科举制并称为中国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的最大特点,是将人才分为九等,分别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由大、小中正品评打分,朝廷据此升迁和罢黜。
直到今天,我们去抽签算命时,还能见到这种等级划分方式。大家都愿意抽到上上签,不愿意抽到下下签。
文学上,曹丕与曹操、曹植并称“三曹”,诗、赋、文皆善,尤其擅长五言诗。他撰写的《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系统性文学批评作品,他创作的《燕歌行》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