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王弼注《易经》(2/2)
论非常精妙。王弼则认为圣人的五情与常人相同,不可能做到完全无悲无喜。以圣人“观我生”,甚有道理。
正始年间,何晏有意推荐王弼任黄门侍郎,但他的政敌偏偏向曹魏大将军曹爽推荐了另一个人。因为王弼年纪尚小,并不擅长公务,最终无缘“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他未能担任黄门侍郎,何晏为之叹息。
王弼虽然无缘在仕途上高歌猛进,但却取得了卓越的学术成就。他“观我生,君子无咎”,用老子的思想注解《易经》,借以阐述自己的哲学观点,最终在经学上开一代新风,以不可思议的天才智慧之光,照亮了整个时代。
王弼从思辨的角度注释《易经》,提出象、言、意三个概念,卦象为象,卦爻辞为言,卦象与卦爻辞共同释意。意,就是义理,是象、言所要表达的东西。所以,我们如果已经明白了“意”,便不必拘泥于象和言,这就叫得意而忘言。
后世以《易经》之义理“观其生,君子无咎。”他们用来指导自己的言行,帮助自己为人、处世、做事,进而影响到世界观、人生观和艺术观。王弼的哲学思想极大影响了宋明理学,对佛教中国化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关于“意象”的辩证观点,也成为中国文艺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