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其他类型> 跟着姓名学国学> 第87章 天火同人中的汉武盛世(一)(2/3)

第87章 天火同人中的汉武盛世(一)(2/3)

小就酷爱读书,尤其喜欢研读《春秋》。他三十岁的时候已有贤名,并开始招生讲学。

    因为上门求学的人太多,他没有办法一一亲授,于是“同人于门”讲大课。他的课堂很注重仪式感和神秘感,中间挂着一副帷幔,他在帷幔里面讲,学生在外面听。后来弟子越来越多,他就安排先入学的优秀学生给后入学的学生讲课。很多学生从学多年,却从来没有见到过他。而他由于广招门生,声望变得越来越高,汉景帝征召他为博士,负责传授经学。

    汉武帝登基后,董仲舒出任江都国国相。江都易王刘非是汉武帝同父异母的哥哥,为人粗暴蛮横,却非常尊重董仲舒,经常把他比作齐国的管仲。董仲舒当然明白刘非的意思,知道他在自比齐桓公,于是借古喻今,劝谏刘非要“同人于宗”,提醒他今非昔比,不能再起称霸天下的念头。刘非虚心纳谏,一改过去狂妄骄奢的作风,努力做到尽忠职守。

    董仲舒被推荐参加策问时,汉武帝连续问了董仲舒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巩固皇权统治,第二个问题是治理国家之道,第三个问题是什么是天人感应。

    董仲舒答以《举贤良对策》,这就是著名的天人三策。他提出三纲五常的伦理秩序,主张天人感应、春秋大一统、尊王攘夷的观点。他认为想要防止诸侯作乱,“伏戎于莽”,首要在于巩固并加强中央集权。他建议“升其高陵”,通过儒家学说教化民众,占据道德伦理的制高点,以此让天下不动刀兵。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只要不在孔儒思想以及六艺之列的知识,都应该摒弃。

    董仲舒的儒学已非孔孟之儒学,而是以孔孟儒学为基础,结合阴阳五行学说,杂糅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而成的新儒学。这种儒学思想为汉武帝的统治提供了新的理论武器,被欣然采纳。从此,儒家思想“乘其墉,弗克攻”,逐渐成为我国封建时代的主流思想。

    公元前135年,长陵高园殿和辽东高庙失火,董仲舒认为这是上天对汉武帝有意见了,于是连夜写了一篇奏折准备阐明天人感应的观点。汉武帝看到奏章后大怒,准备杀了他,后来因为爱惜他的才能又赦免了他。董仲舒“先号啕,而后笑”,从此不敢再提所谓的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