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讼卦中的春秋争霸(一)(2/3)
,元吉。
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
讼卦六爻讲述了孔子奔走一生,图复周礼而不得的故事。孔子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的时候已是名满鲁国。他三十五岁时,鲁国掌权的三家大夫季孙氏、孟孙氏和叔孙氏联合起来发动叛乱,鲁昭公败逃到齐国,史称三桓之乱。孔子也在鲁国待不下去,跟着去了齐国。在这期间,齐景公曾向孔子请教为政的道理,但是齐相晏婴认为不能用孔子的那套繁文缛节来治理国家、改变风俗,齐景公于是决定不用孔子。孔子不得已离开齐国返回了鲁国。孔子在齐鲁两国没有纠缠于复周礼的事情,虽然遇到了一些波折,最终还是安全的。
三桓之乱后,鲁国大臣专权,自大夫以下都不守礼分,孔子无力回天,于是不愿在朝廷为官。他“不克讼,归而逋,”退闲回家,专心研究整理古籍和教书育人。孔子的声望越来越高,学生越来越多,最后收了三千弟子,其中有颜回、子路等七十二个人特别优秀。
公元前501年,孔子已经五十岁了,他坚持不与乱臣贼子为伍。鲁定公即位后,任命他做了中部宰,后来又提升为大司寇,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长兼公安部长。他曾在齐鲁会盟时帮助鲁国取得了对齐国的外交胜利。此后,鲁定公耽于安乐,无心政事。孔子“或从王事,无成,”最终没有在政治上取得更大建树,无奈之下只得再次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
孔子周游列国十余载,期间曾被困在陈、蔡之间连续七天吃不上饭,曾被人比喻成丧家之犬,曾被隐士批评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他最终没有得到施展抱负的机会,他的政治主张也没有得到推行。周游列国十四年后,孔子“不克讼,复既命。”他重返鲁国,不再热心政治,而是重新专注于文献整理和教育事业,生活安定。诗、书、礼、易、春秋这五经,大约都是这时候修订成书的。
孔子晚年根据鲁国史书作了《春秋》,文辞简约而旨意广博,以鲁国为中心记述,推而上承夏、商、周的法统,以此褒贬时事。孔子“讼”,让全天下的乱臣贼子都害怕起来。但是众诸侯国国君却交相称赞并推广这本书,所以孔子是安全的。孔子自评这本书说:“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后人因为《春秋》这本书而了解我,也因为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