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周朝:需卦中的文明蝶变(六)(1/2)
单纯从著书立说的角度来看,如果说孔子是中国第一个专业编辑,那么老子就是中国第一个职业作家。孔子一生述而不作,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编订了诗、书、礼、易、春秋。而老子则独立创作出第一本道家典籍《道德经》。
诗在先秦时期有很重要的实用价值,舜帝治理天下时,就说过诗可以表达内心情感,歌则是延长音节、依据音律唱出来的诗。孔子在舜的基础上,提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西周和春秋时期,诗歌吟诵已演变成王公贵族宴乐交际的必备节目,学习诗歌得以成为当时贵族教育的重要环节。其时宴席开始前,主人需命乐工赋诗诵歌以示欢迎,客人则需诵歌答赋以示感谢。此时不通诗歌之人便会失礼,故孔子有“不学诗,无以言”的说法。
后来,周朝内史尹吉甫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共计三百一十一首诗歌,孔子将其整理编订而成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又称“诗三百”。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主要有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其作者绝大部分已不可考。其中《风》是各地流行的民间歌谣;《雅》是周人庙堂、朝会所用的正声雅乐,又分为《小雅》和《大雅》;《颂》则是周朝王室和贵族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诗经》生动描述了周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的社会生活面貌,其中描写劳动、恋爱、婚姻以及社会习俗的诗歌尤其悱恻动人。
《尚书》意为上古之书,即《书经》,是中国第一部记言体史书。全书共计五十八篇目,记录了距今约4000年到2600年间虞、夏、商、周时期的史实,内容涉及政治法令、哲学思想、天文地理、艺术以及军事等。据说现存《尚书》版本出自东晋初年,由豫章内史梅赜(ze)进献朝廷,使其重现天日。
《春秋》是中国第一本编年体史书,记录了春秋时期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的鲁国历史。司马迁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他认为《春秋》由孔子修订而成。该书叙事语言极为简练,用词遣句字字针砭,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但因为文字太过简练,后世便出现了很多用于补充和解释的诠释之作,被称为传。其中最著名的是《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