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周朝:需卦中的文明蝶变(三)(3/3)
国事。他厉行改革,铸刑书,增赋税,因为治政措施比较严厉,社会舆论一度对他极为不利。但是子产说:“苟利社稷,死生以之。”只要对国家有利的,生死不改。他没有干涉舆论,反而给予郑国百姓充分的言论自由。只用了仅仅一年时间,郑国社会面貌焕然一新,民间风向则为之一变,对子产赞誉有加。史传子产品性坚毅果敢,政令言出必行,为人仁厚宽和。有一次,郑国大夫丰卷不顾子产反对强行征兵田猎,子产见劝阻无果,立刻辞职离开郑国。郑国权臣子皮于是将丰卷赶出郑国,拥护子产回国复职。子产复职后,不仅没有追责丰卷,反而还保全了他的家产,并在三年后召其回国,归还所有财产,堪称春秋版的伊尹放太甲。
子产不信鬼神之说。他提出“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的观点,认为天道规律距人甚远,与人事法度互不相干。这种朴素的唯物史观显然对孔子产生了影响,故孔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对子产的评价极高,他说:“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孔子认为子产具备君子的四种美德:行为庄重,事君恭敬,养护百姓有恩惠,役使百姓有法度。公元前522年,子产逝世,孔子听到这个消息后流着眼泪说:“古之遗爱也。”
子产与孔子几乎同时代,他德才兼备,文质彬彬,但一直被视为法家先驱,而非儒家圣贤。另一方面,孔子出生时周公已经死去了几百年,儒家请他来担任儒圣,大可不必担心肖像权和名誉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