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其他类型> 隆庆中兴> 第600章 名正言顺大义重(2/3)

第600章 名正言顺大义重(2/3)

宾的话可就有点刺耳了,这是在直指内阁失职了。

    徐阶说道:“王天官,这话说的不妥吧。内阁也曾经上疏陛下,但是此事毕竟出自于上裁,陛下既不允,我等为人臣子的,也应该体谅君上才是。”

    王用宾说道:“那大明的祖制何在?哦,下官倒是忘了,内阁原本就不是祖制所设的机构。”

    这下让三位阁老脸上都有些不悦了,王用宾这句话杀伤力实在是太大了,确实内阁原本就不是大明的一个正式机构。自始至终不是大明中枢正式的一级行政机构,而是一个无衙置、无印信、无官员定额、无官属、无专制诸司职权的顾问秘书机构。阁臣可多可少,多时达10人,少时仅1人,一般约3至5人。

    入阁之阁臣的品级也无限制,高可达二三品,低只有七八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阁臣的任用方法也无严格规定,或出于皇帝的钦命,或录用皇帝在东宫时的旧僚,或由当任阁臣密荐,或由吏部九卿科道官会同推举后由皇帝点用,或经推举后由皇帝拈阉选定。

    本质上来说,内阁不过就是一帮翰林院官员罢了,在太祖时,太祖选用翰林院的学士、编修、检讨、修撰、侍读等所谓文学侍从官员来协助做一些文墨工作,具体职责是帮助皇帝阅看各机关送来的章奏,执行封驳工作,根据皇帝的意图草拟处理意见等等。他们不能参与重大政务的研究和决策,更不能独自处理问题,仅由于他们经常在宫廷殿阁之内工作,随时听候皇帝的传呼差使,逐渐才被称为内阁学士罢了。

    真要是按照大明祖制,王用宾这个吏部天官才是地位最尊崇的,这搞得三位阁老有些无奈了。

    徐阶还是耐着性子说道:“王天官,眼下裕王殿下地位稳固,尚有何求呢?”徐阶说的也倒不是不假话,现在对于朱载坖来说,除了没有太子身份,其他的和太子没有任何区别,上至嘉靖,下至街头巷尾的百姓,都很清楚大明的下一代皇帝是朱载坖。

    所以在内阁看来,朱载坖有没有太子身份并不影响他的地位,但是在王用宾看来,名不正则言不顺,所以面对徐阶的劝导,王用宾只是冷冷的说道:“徐阁老也是心学巨擘,岂不闻论语有言,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