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标准落地(1/3)
刘科长展现出令人惊叹的高效工作能力,仅仅花费了不足一天的短暂时光,便成功地完成了柴油取暖炉行业标准的起草,并迅速递到了何雨柱手中。
何雨柱接过刘科长精心撰写的行业标准后,全神贯注、逐字逐句地阅读起来。他的目光在每一行文字上游移,仿佛要透过这些字眼洞悉其中蕴含的深意与价值。终于,当他将最后一页翻过时,缓缓放下手中的文件,脸上流露出由衷的满足神情。
刘科长啊,依我之见,这份标准实在堪称卓越之作!尤其是对于柴油取暖炉各零部件的加工精度以及零件使用寿命等方面的描述,详尽入微、丝丝入扣。可以想象,其他厂家一旦获得这份标准,必定能够轻而易举地掌握如何精准制造柴油取暖炉零部件的诀窍。 何雨柱毫不吝啬赞美之词,对刘科长的工作成果给予高度评价。
面对何雨柱的称赞,刘科长谦逊地回应道:哪里哪里,这一切都得益于何厂长您英明神武的领导有方啊!
然而,何雨柱却摆了摆手,笑着说:行了,别尽捡好听的说。刘科长,有件事想跟你商量一下。前段时间我前往第一工业机械部参加会议时,赵部长亲口承诺会安排四九城雪花冰箱厂以及四九城电冰箱压缩机厂全力协助我们厂开展车载空调的研发工作。现在问题来了,你觉得我们应该把生产任务直接托付给这两家工厂呢,还是借助它们先进的技术力量,由我们自家工厂自主生产车载空调更妥当些呢?
“何厂长,我感觉还是借助这两个厂的技术,咱们自己生产车载空调比较好。”刘科长思索片刻之后回答道。
“为什么啊?说说你的理由。”何雨柱一脸好奇的盯着刘科长问道。
“何厂长,我是这么想的,虽然车载空调也需要压缩机,工作运行原理和电冰箱有相似的地方,但其实严格说起来差别还是很大的,比如电冰箱对尺寸和外形没有太大的要求,只需要中规中矩就行,但是车载空调就不一样了,受制于汽车车身空间的限制,注定要走小巧路线,很多零件都需要重新设计,根本没办法和电冰箱通用,这样如果交给雪花电冰箱厂生产的话,那么他们厂肯定需要新建一条生产线,既然都需要新建生产线,还不如索性建在咱们厂,这样后面咱们厂生产出来新的汽车,或者对汽车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