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都市言情> 重生1977年之世界之巅> 第 705 章: 黄雀(1/6)

第 705 章: 黄雀(1/6)

    (今天事多,暂时只能写这么多,明天补上。下面的文字都是凑数,只是为了打卡用,大家没有必要看了。”

    90年代,200多名乌克兰专家,背井离乡来华支援,后来如何了?

    娃琪侃些事

    2024-07-17  09:57江西

    关注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20世纪90年代初期,苏联走到了终点,乌克兰于一片废墟上获得了新生。

    然而还不等众人喜悦,乌克兰就陷入艰难处境,迎来了堪称悲剧的命运。

    后来的乌克兰,经济凋敝、武力不复,大量人才流失到国外。

    有200名专家来到了中国,为新中国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后来甚至深深扎根于此。

    重获新生的乌克兰,为何会走上这样的道路?来华专家又为何不愿离开?

    一  、短暂的辉煌与荣耀

    苏联时期,乌克兰曾经有过一段非常辉煌的岁月。

    当时的乌克兰得到了大量苏联军事工业的投资与资源分配,国防潜力近乎占到整个苏联的1/3,每年能够生产出大量军工产品,包括宇航、火箭、导弹以及军事船舶等。

    尤其是在最后两项上,乌克兰堪称得天独厚。

    在巴普洛格勒机械制造厂和南方机械制造厂的共同助力下,它直接成为世界上第六大战略导弹生产国,令人闻风丧胆的ss18、ss24型导弹,当时是乌克兰的“明星产品”。

    还有隐蔽性极强,外表和普通火车车厢一样的ss25铁路车厢式导弹,能够轻松躲过卫星的侦察。

    苏联第一颗通讯卫星用的运载火箭,也是这里生产出来的,靠着这些军工产品,乌克兰每年都能赚得盆满钵满。

    此外,在乌克兰黑海沿岸还有三个大型水面船只建造厂,要知道当时苏联也不过只有六个而已。

    那里不仅是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的诞生地,还是苏联唯一能够生产光荣级导弹巡洋舰的地方,每年产出大量驱逐舰和巡洋舰。

    靠着军工产业支撑,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