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其他类型> 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第541章 ,招揽人才与强势(5/7)

第541章 ,招揽人才与强势(5/7)

不愧是大汉第一郡,每年的税收高达了70亿钱,差不多是先秦时期的两倍,但如此高的税收依旧不能满足内史发展的需求,朝廷每年还要转移支付10亿钱上下,才有现在长安城的发展,教育,医疗开支巨大,而其中住房的开支超过了这两项之和的两倍

    四月十日,内史府衙。

    内史郡主要官员全部汇聚一堂,召开徐爱民成为内史右令的第一次汉吏大会。

    徐爱民站起来道:“各位同僚,这也不是孤第一次成为汉吏,早在十年前父皇就让孤去少府成为小吏,说起来各位还是孤的前辈。后面父皇让孤成为北殷洲都督,虽然新大陆管理的人口远不如长安城多,但也算是做了几年的主官,对地方上的政务有点了解。”

    “父皇让孤做这个内史右令,是想让孤了解大汉的政务,孤也想做出成绩,让父王刮目相看。”

    “但如何出成绩,孤以为还是我大汉这几十年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把产业发展上去,让长安城的百姓有份差事可以做,所有的工厂能兴盛繁荣,创造大量的财富,这样长安城才能变得更加富裕。。”

    所以孤上任之后,工作就是围绕着长安城的发展做文章,提振内史各方面的产业发展,消除产业发展的阻碍,合理布局产业,让各县都能均衡发展,长安城要兴盛,内史其他四十余个县也一样要发展。”

    周昌默默的听着徐爱民的讲话,作为一个经历了大汉开国的元老,为大汉朝奋斗了30年的老臣。

    他不但对大汉充满了感情,也对自己的事业感到无比自豪。华夏历史上最强盛的盛世,就是在他手中奋斗完成的,他的名字将会和华夏这个前所未有的盛世永远的记载在青史之上。

    天子一直说大汉的事业是所有人的事业,周昌这些开国老将是很有认同感的,大汉不但是属于天子的大汉,也是属于他的大汉。现在他唯一担心的就是不知道这份事业是不是后继有人,太子将会决定这个盛世的长度,所以他也对徐爱民寄予厚望。

    当然徐爱民的发言,对内史其他的汉吏而言,既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就是能在未来的皇帝身边做事,只要稍微做出一点成绩,那晋升的概率要比以往高几十上百倍,甚至要被太子引为心腹,那说不定他们也能突破极限,成为20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