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试点与地方乱象(5/7)
。但他们无利可图也要熬,熬死其他人,自己就可以活。
但还有一部分被郡少府购买,朝廷的少府看不上这些纺织作坊的利润,但大汉郡县官员却还是非常愿意接手。
他们知道大汉即将爆发产能危机的时候,不但没有收手的意思,反而有点像学习徐凡当年,逆势扩张产能,占据更多市场的想法。于是他们这一年大干特干,兼并的大量的地方纺织作坊。
两个月前,宋义和熊心找到徐凡,小心翼翼的对徐凡说,朝廷要四大钱庄收缩战线,收回贷款,对于民间作坊的贷款他们已经完成了九成。
但还有一部分郡县官营作坊,他们不但不还钱,还想继续借款,两人自然不肯,这要是违反了天子的命令,两人还有前途在。
但让宋义两人万万没想到的事情地方上的钱庄已经失控了,即便是两人已经下达命令,不允许继续借贷。
但截止到大汉十九年十月,地方郡县贷款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六成,当他们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之后,两人只能求助于天子。
知道这事情之后,徐凡虽然生气,却也明白这种事情必然会发生,比起远在天边的上级,近在眼前的郡守更加能控制这些钱庄。
这种事情按制度办就好了,地方上的汉吏只要敢越界,朝廷就按制度处罚,只要多处罚了几次地方上的汉吏,他们自然就明白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
怕就怕这种事情你规定的制度却不敢处罚,那规章制度而然成为了摆设,朝廷的威望也在地方汉吏一次次的突破下不断下降,大汉有多少事情,就是这样一次次突破下限,以至于变得一发不可收拾,朝廷的法令变成了摆设,反而所谓的潜规则开始大行其道。败坏天下的风气,降低社会的信用,提高天下百姓的生活成本。
徐凡干脆交给周勃来处理,说起来周勃成为税监令,已经有十多年没有接触过地方事物,这次正好让他知道一下地方汉吏的情况。
周勃接到这个命令之后,本以为没有多大的事情,朝廷已经提前两年提醒了,即便是傻子也应该知道怎么做了。
但等他真来到陈郡,在上计吏,御史等人不分昼夜,从陈郡府衙和四大钱庄调阅阅各种资料,查完之后,所有人都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