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经济模型(3/7)
英布道:“这个赵喻是不是落了下风了。”
张良摇头道:“赵喻太年轻了,他不是蒯彻的对手。”
周勃皱着眉头道:“某虽然知道蒯彻说的有问题,但却不知道问题在什么地方,赵喻说的就是朝廷执行的策略,朝廷一直都在打击豪强士绅,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但蒯彻说的也没有错,这些年商贾力量膨胀的非常快,这就说明朝廷的政策是有利于商贾的,他们的力量才能膨胀的如此之快,但这不就是在说朝廷政策南辕北辙了?”
张良道:“蒯彻这是在狐假虎威,朝廷这些年的政策不是在扶持商贾,而是在扶持作坊为首的产业,这些商贾只是赶上这波浪潮而已。赵喻没有打中蒯彻的七寸,他想要说分配,但蒯彻却一直把话题引导向生产上。”
“但蒯彻也说的有些道理,这些商家因为想要赚取财富,可以不惜代价的推动生产的发展,只要能让他们赚钱,他们什么都肯干,就大汉这些年发展产业的情况来看,在那种充分竞争的行业当中,没有多少技术门槛,难以形成行业限制,官营作坊很难竞争的过商贾,这是人性使然,官营的作坊追求的是稳定而不是赚钱,即便朝廷三令五申也改变不了这种局面。”
周勃恍然大悟道:“难怪天子这两年在推动。少府脱离纺织业,原来天子早就看到了这种场景,想要在作坊还值钱的时候脱手。”
这两年大汉少府有一个很大的动作,就是不断清理下属的纺织厂,只要哪家纺织工厂出现亏损的问题,少府不是想办法拯救这家工厂,而是经过一番调查之后,确认管事没有贪赃枉法,就决定变卖作坊,有贪赃枉法的管事就让他们吐出钱,然后把这些人贬到南洋打工偿债。
徐凡有后世的教训,那些纺织作坊的管事会调离,让他们无法产生经济的往来,最大限度的防止他们损公肥私,而那些作坊的第一选择,是卖给在作坊做事的工匠,变成工匠们的集体产业,要是工匠也觉得这个行业没有希望不愿意购买,少府才会联络其他的商贾。
张良感叹道:“当年纺织业可是我大汉的核心产业,世事无常,现在居然要甩卖这些产业了。”
但张良也明白,即便不甩卖,朝廷也竞争不过这些商贾,朝廷是以养士的标准来养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