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客车总公司和朝廷应该做的事情(5/6)
始陷入激烈竞争的时候,背上包袱的作坊,怎么可能打得过那些轻装上阵的作坊。
尤其是纺织业这种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行业,几乎是有点家产的人就可以杀进来,这种行业竞争是最激烈,大汉的这些厂长们背上负担,却要和全天下最精英的一批人拼杀,怎么可能杀得赢。要是还有私心的话,他们败的会更快。
其实在后世的互联网当中,对这种事情已经讨论的非常清晰了,作坊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这是它的天性,强行加入一些不属于他的任务,这样的企业自然发展不起来。
福利就是朝廷应该做的事情,朝廷应该制定好规则,弄出一个良好的经商环境,做一个公平的裁判。
而不是应该又想当运动员,又想当裁判,还死命的吹黑哨,
后世有多少破烂事,不就是因为这种既要又要的情况下发生。
对徐凡来说,唯一庆幸的就是大汉根本没有竞争对手,外部的压力几乎没有。大汉的容错率极高,可以把全部的精力都盯在内部的发展上。
私营的作坊也是大汉自己的企业,他们要是能存活下来,大汉的经济就不会衰败,反而是淘汰一批癌细胞之后,经济会更加充满活力。
而徐凡估计纺织业的产能过剩已经不远了,后市经济危机的规律是每10年爆发一次。
当然到了天朝就变成了产能过剩,产能过剩的危机也是差不多10年,而且是在不同行业不断发生。
大汉连同下属的诸侯野人势力人口的总和大概是4000多万一点。
在不计算购买力的情况下,4,000万人一年耗费的各种布匹,大概是4,000万匹左右,而根据上计府统计,大汉官营私营的纺织机,年产能已经超过了两千万匹各色布料。就这还没算上小门小户的织布机。
而且大汉的织布机,还是在以每年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增加。
要是不出意外的话,大汉的产能过剩危机,可能就在这四五年时间爆发。
顺风顺水的情况下,哪个是人才?哪个是庸才?是很难看得清楚的。
但在大浪淘沙的逆风情况下,只有真正的人才才能带领企业活下来,要是经济危机,能帮大汉选拔出这些人才,把他们放在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