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其他类型> 红藕香中> 豆蔻梢头春色阑(2/4)

豆蔻梢头春色阑(2/4)

    虞集也来到跟前,说道:“老范的诗----如唐临晋帖,终未逼真。”

    只听坐在主位上的柳贯说:“你俩老东西,怎么还不坐下!”

    大家回头看,只见柳贯的两旁各留有两个座位。曹元用和虞集顺便在主座的上首坐了下来,纪绪却看着座位发呆:我怎么能坐在主位的左侧呢?

    柳贯笑道:“纪兄,你俩快来我身边坐呀!待会儿,老夫要跟纪兄研究诗文。”

    柳贯属于当时的文学泰斗,他怎能称纪绪这个小学生为兄呢?

    一般来说,只要同一时期、在同一学校生活过的老师和学生,就可以有师生的名分。老师如何称呼学生,要看彼此在学问上有无直接的授受关系。如果对方是自己正式的学生,并向他传授过学业,便可以称之为“弟”。当然,这里的“弟”是“弟子”的意思,与兄弟之弟无关,古代师生称“师弟”。如果彼此虽有师生名分,但没有授过课,则老师一般称学生为“兄”。比方说揭傒斯和虞集,只是纪绪的主考老师,并没有授过课,他也可以称纪绪为“兄”。

    【二】《一剪梅春别》虞集词  苏越曲

    在宴会桌正前方有一个小舞台,那是伎人表演歌舞的地方。不一会儿,就见谢依依领着一群小姑娘登上了舞台。

    这个谢依依,就是当年的通州府尹盖耘夫通过柳郧送给老师揭傒斯的生日礼物。可偏不巧,老师的母亲仙逝,揭傒斯带领全家回富州奔丧去了。无奈,柳郧只好让兄弟柳贯先给谢依依找个地方住下,柳贯便安排她来到了“能远楼”。

    音乐响了起来,姑娘们奏的曲子是《一剪梅》,谢依依唱的是虞集填写的《春别》:

    [歌曲]“豆蔻梢头春色阑,

    风满前山,雨满前山。

    杜鹃啼血五更残,

    花不禁寒,人不禁寒。”

    这首唱词,仿佛就是描写舞台右侧那个弹筝的姑娘。

    她名叫“镜儿”,也就十三、四岁的样子,梳了个“双挂少女髻”,也就是将发顶平分成两大股,梳结成对称的髻或环,相对垂挂于两侧。

    她笑起来很好看,柔柔甜甜的。只见她发辫稍轻轻一扬,缓缓抬起头来,淡淡一笑,右手轻抬,微转螓首,甩出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