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都市言情> 祖传中医上中医药大学> 第524章 明清医家对古代中医药量的大讨论(1/3)

第524章 明清医家对古代中医药量的大讨论(1/3)

    在当今社会,存在着众多医术水平较为平庸的中医从业者。

    他们在面对古代经典医方时,往往只关注到其中药物的使用剂量较大这一表象。

    于是,便想当然地认为古人之所以能够取得显著疗效,完全是依靠大量用药所达成的。

    这种观点实在是太过肤浅、庸俗且充满了低级趣味!

    药量有关系吗?有!但是这用药背后的精妙原理和整体治疗思路,是一体化的。

    有些药物在特定的时候确实需要加量使用,不否认这一点,但仅仅认为量大就能出效果,把什么都归结在药量不够上,这就是对传统医学智慧的极大误解与亵渎了。

    他们忽略了古人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以及对于病症根源的精准把握和综合调理方法。

    真正优秀的中医应当明白,药量的多少并非决定疗效的唯一因素。

    只要略微去翻阅一下典籍就能发现,中药用量呈现出一种犹如悬崖峭壁般陡峭的下降趋势,而这一现象恰恰始于宋朝。

    当历史的车轮滚滚驶入明清时期时,那些令我们现今深感困惑不已的问题,其实早在当时,明清时期的众多医家们也同样为之感到迷惑和不解。

    明清时期的医家们曾经针对经方用量这个关键议题展开了一场场异常激烈且深入的探讨。

    主要的疑虑焦点纷纷汇聚于究竟应当怎样才能精准无误地将古代经方当中所记载的用量,合理有效地折算成为符合实际情况的剂量标准呢?这个难题仿佛一道横亘在前的巨大障碍,让无数医家绞尽脑汁、苦思冥想。

    例如,对于《伤寒论》中的一两等于现代多少克,一升等于多少毫升等问题,存在不同的意见和折算方法。

    有的医家认为一两应该等于3g,而有的则认为应该等于15625g。此外,药物的干鲜品种、质量以及产地等因素也对经方的用量有影响。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出了“古之一两,今用一钱可也”的观点,这一观点对后世医家的影响很大。

    他认为古今度量衡不同,古代的一两相当于现代的一钱,即大约3克。

    但这一观点也受到了一些质疑。例如,清代的钱天来在《伤寒溯源集》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