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都市言情> 祖传中医上中医药大学> 第494章 本书不涉及超自然现象(2/3)

第494章 本书不涉及超自然现象(2/3)

弄墨,那么就算写的再好的文章,也不过是文字游戏。

    只有真的能够指导治疗,这才是《黄帝内经》越来越受重视的原因。

    但也说明了另外一点,后世医家对内经的挖掘是一步步来的。

    金元四大家,可以说大半都是从内经里面节选内容来作为自己的思想依据的。

    张元素虽然不入金元四大家,但是实际上是四大家两派之一。

    张元素根据《黄帝内经》进一步提出了“气为阳,味为阴”的观点,并对药物的气味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分类,将其分为“味厚(纯阴)”、“味薄(阴中之阳)”、“气厚(纯阳)”和“气薄(阳中之阴)”四类。

    在张元素的分类中:

    味厚(纯阴):指药物味道浓烈,性质沉降,通常具有泄下作用,如大黄。

    味薄(阴中之阳):指药物味道较淡,虽总体属阴,但又包含一定的阳的属性,具有通利作用,如木通、泽泻。

    气厚(纯阳):指药物气浓厚,能助长阳气,阳盛则热,通常具有发热作用,如附子。

    气薄(阳中之阴):指药物气轻薄,虽总体属阳,但又包含一定的阴的属性,具有发散功能,如桂枝、麻黄。

    张元素的这一理论,不仅丰富了中医的药物学理论,也为临床用药提供了更为精细的指导。

    通过理解药物的气味厚薄,医生可以更准确地把握药物的作用趋势和效能,从而更有效地进行治疗。

    李东垣尽得张元素真传,他在《脾胃论》中有云,肾无实证,而泽泻能泻浊,即为补肾。

    脏腑虚实补泻药式与经方药征,诚为中药应用两大高峰。

    这也是《黄帝内经》与《伤寒论》两大经典的高峰。

    不过有一个很有意思,陶弘景所作《辅行诀》依据五脏补泻法立方,有补心,泻心等方。

    有传闻也是出自《伊尹汤液经》。

    《伊尹汤液经》在晋朝皇普谧曾经看过,之后就已经失传,所以难见真相。

    如果传闻是真,那么就更有意思了,说明同样的方子,却是有不同的理法。

    分成了两条道路传了下来。

    只是可惜,经方家还常有,而时方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