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一把大狙闯大明> 第677章 勿所谓言之不预也(2/3)

第677章 勿所谓言之不预也(2/3)

    皇上带着皇子与皇孙怒刷瓦剌副本,又是五十万的人马配备,注定将再一次让草原为大明的铁骑而深深颤抖,从而记忆起被那城墙后的“明”字旗支配的恐惧。

    集合时间暂定为七月十五,各方人马如有怠慢,军法处置。

    当命令往各方送达时,皇城内的神机营已开始整装待发了。朱高煦将又一次踏上茫茫草原,不过这一次,将是五十万大军协同作战。算遇见阿鲁台那种老匹夫,也只会被摧枯拉朽地毁灭殆尽。

    林川远比各方势力更快地得到了消息,是大学士黄淮通告的,京师方仓公孙堂再用飞鸽传书先一步送达。

    作为朱棣的第二次御驾北征,阵容远比过去更加浩大,就连视为大明秘密武器的神机营,也将全员出动。这是人类史上第一支使用热武器攻伐的部队,将彻底改变大规模交战规则,也奠定了大明永乐年间,对周围一切番邦的统治地位。

    面对这样的结果,林川只能感叹,马哈木父子这一对作死小能手,终于还是得罪了那个他们得罪不起的男人。

    从四月开始,瓦剌大军加快了对鞑靼攻城掠地的步伐,三十万大军兵分两路,一半驻扎在了胪朐河沿岸,严防大明可能出动的救援兵团,另一半则高歌猛进,向北一路驱赶鞑靼各族势力,甚至是不儿罕山周边的牧民,也是望风而逃。

    但很可惜,这一战并没有马哈木所想象得那么顺利。重新团结在阿鲁台身边的鞑靼各部找回了昔日的勇猛。

    他们用迂回穿插的战术,不断袭扰瓦剌进攻大军的粮草部队,加上6月的暴雨连连,极大延缓了他们的推进速度。想在入冬以前,将其全部赶出草原,已经变成了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而在6月底时,更坏的消息传来,朱棣亲派的钦差太监海童公公来到了瓦剌的行军大营,宣读大明皇帝对顺宁王的斥责御旨。通篇没有一个脏字,却是把胆大妄为的马哈木骂了个狗血喷头。

    朱棣大概的意思很简单,如果现在放了大明使臣,鸣金收兵回北部待着,恢复向朝廷纳贡,并且亲自带儿子到京师负荆请罪,朱棣尚且能当没事发生过。

    他还是大明分封的金紫光禄大夫、顺宁王,继续享受藩王的待遇。如果任意妄为,那就自求多福。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