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把问题摆在台面上(2/6)
这样的人工加上车辆的重资产,决定了百度不可能从成本端形成碾压传统网约车的优势。
百度内部借用了吉利的卫星网络做过测算,如果有一套完整的卫星网络,他们能够降低到1个人监控2000台车,甚至更多。
要知道吉利的卫星网络只有3颗卫星,而百度打算打1000颗微型卫星上去,这就是发射成本降低带来的数量爆发式增长,形成碾压的优势。
同时随着光学监控网络的构建,无人驾驶的精度也只会越来越高。
网约车行业将引来彻底意义上的颠覆,对百度来说,构建这样的卫星网络不仅仅能自己用,还能把实时数据卖给车企,再收一道费。
萝卜快跑的无人驾驶表现的越好,愿意买天擎数据的公司就会越多,发射这么多颗卫星的成本也就越低。
当然百度能发射卫星,其他公司也能,华为也在和光甲航天洽谈。
和百度相比,华为甚至更进一步,打算收购一家卫星公司降低发射成本。
几乎所有有志于在无人驾驶领域分一杯羹的企业,都摩拳擦掌。
对于资本而言,最无奈的是光甲航天在前面,导致大家都知道火箭发射是一门好生意,可整个领域只有这样一家企业把整个市场给包圆了。
换光甲航天出现以前,整个市场上大把的企业,大家都在分这块蛋糕,大家一起把蛋糕做大。
现在蛋糕做大了没错,根据财经类媒体估计,火箭发射全年能有个几百亿rb的营收,这还是建立在发射成本极大程度降低的前提下。
但这么大块蛋糕,大家都分不到。
换之前ai被吹上天,处于风口浪尖的时候,大把互联网公司的人工智能专家跳出来创业,从投资机构那大把拿钱,几千万都是小意思。
可现在,商业航天展露曙光,需求在不断涌现,明显现在就能够有大把营收的火箭发射领域,资本们甚至连从光甲航天挖专家出来创业的想法都没有。
因为没有意义,有华国航天从事火箭发射的专家到市场上打听过行情,投资机构们一听,都反问一句,你和光甲航天比优势在哪,要投多少钱才能赶上光甲航天?
两个问题就问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