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三国:我刘阿斗真不是曹操的种啊> 第691章 事无巨细的雍王(2/3)

第691章 事无巨细的雍王(2/3)

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说了算。

    既然是自己说了算,那几乎所有的事务都得他来处理,自然是忙得不可开交。

    这样的忙碌,在曹睿看来是值得的,他确实通过这样的忙碌工作,将雍国的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了。

    从雍国尚书台的行政,到军队的调动,他构建了一套雍国的政府运转系统。

    独立于曹魏中央朝廷,他可以用雍国的政府管理治下的领土,而他是唯一的国君。

    曹魏中央只能跟他这位雍王对话,而无法指挥他麾下的文武群臣。

    曹叡的政治手段毋庸置疑,不愧是得到了曹操亲自教导的好圣孙。

    原本历史上的曹叡也是被评价为处事沉着、刚毅,明识善断,深谙制衡之道。

    即位不久就政由己出,使几个辅政大臣形同虚设。

    他藉由战事多次将曹休、曹真与司马懿调往边境,令其停留都城的时间十分有限,有效降低了三人对中央朝政的影响力。

    而曹休与曹真也在频繁的战事调度中于太和二年和太和五年相继去世。

    四位辅政大臣仅剩陈群一人未出都城,但并未掌握军权,因而对明帝的权力影响有限。

    纵观历史,辅政大臣与皇帝之间的关系从未有处理的如此丝滑的。

    没有刀光剑影,全是政治权谋的博弈,而曹睿取得了对四名辅政大臣的完全胜利。

    而现在,虽然形势大为不同,曹睿没能成为魏国的皇帝,但是他成为了雍国的君王。

    他依然有着高超的政治手段,将麾下群臣给拿捏住。

    他还很重视法理,他设置律博士,并亲自带着他们改革汉法,制订新律。

    又下令删简死刑条款,减少死罪,原本许多会被处死的条例,现在都改成了肉刑或者徒役。

    同时他还规定,除死刑外,任何刑罚都是可以用钱财来赎罪的。

    这种类似于公然卖赎罪券的行为,倒是一时间让雍国的财政充裕不少。

    至于这是意外之喜,还是曹叡的有意为之,除了他自己则就无人可知了。

    曹叡和他的父亲一样,都有些神经质,而曹叡的神经质似乎更严重些。

    他不允许臣子抬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