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三国:我刘阿斗真不是曹操的种啊> 第666章 只求自己的名字出现在上面就行了(2/3)

第666章 只求自己的名字出现在上面就行了(2/3)

缀人间吧,对于整个国家机器运转来说,没有他们,也没什么可惜的。

    科举的规则和体制,刘禅只会一步步的维护强化,不会动摇,用自己接下来的执政生涯去夯实他。

    尽管科举也有缺点,但两害相权取其轻,自古以来的政治都是妥协的艺术。

    接下来,刘禅在皇宫中举行了数日的审核工作,对考卷评定进行核查,对考官的工作表现进行点评。

    有失偏颇者批评处分,公允得所的奖励表扬,并将考生名籍抄录皇榜,准备公布。

    建兴元年三月初一,文举和武举最终的排名尘埃落定。

    没什么太大的变动,刘禅基本上对阅卷官们的评卷结果给予了相当的尊重。

    毫无疑问,此次考试依旧是士人占据高位,无论是数量上还是名次上。

    除了石苞这一个寒门子弟,皇榜其他前排的名次几乎都被士族子弟占据。

    这也正常,他们几百年的底蕴不是刘禅年能够扭转的。

    综合来看,此次文举中,士族子弟占比约为四分之三,而且平均排名靠前。

    寒门黎庶子弟约占四分之一,排名普遍比较靠后。

    武举还好点,没有士族的教育垄断,寒门子弟只是学术上的寒门,并不都是家里穷。

    武举士人中的寒门子弟数量就多了,占比超过二分之一,庶民、士族子弟数量则比较少。

    其中士族子弟的武举士人约为三分之一。

    没关系,先将这八百多文武储备人才消化吸收进朝廷体系内。

    与此同时刘禅会将更多的财政投入进去,修建更多的公立学校,招揽教育更多的学子。

    官学考生的基数大起来之后,到时候,士人便只有士庶合流这一条路能走了。

    便没有士族、寒门、庶民的阶级分别,大家都成了读书人这一集体。

    刘禅还年轻,有的是时间多办几届科举考试。

    把科举考试搞成人才晋升主流渠道,废除察举、让科举出身的官僚成为朝廷核心。

    先五年一届消化现有人才,不能滥竽充数,等之后人数恢复,人才数量增多。

    就能变为三年一次科举考试,到时候,一切就步入正轨了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