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三国:我刘阿斗真不是曹操的种啊> 第446章 各自有各自的麻烦(2/3)

第446章 各自有各自的麻烦(2/3)

一眼对方,然后拒绝了他的提议。

    先前刚把轲比能赶到塞外的时候还能议和,因为朝廷占据上风。

    现在攻守之势逆转,为了朝廷的尊严,是绝对不能提出来议和的。

    否则就会给那些野心家树立一个非常不好的榜样,让官府后续的工作更加难做。

    除非曹丕下令,否则他们都不能提这事,而是要跟敌人一直打下去。

    仅仅是这一件小事,司马懿就看出了这个毕轨徒有其名。

    同时他也更加认识到家教的重要。

    毕轨的父亲是毕谌,东平人,在司马懿看来,也是一个徒有其名的人。

    当年曹操统领兖州时,任命毕谌为别驾。

    兴平元年,张邈与陈宫叛迎吕布,郡县皆应。

    当时毕谌的母亲、弟弟、妻小都被张邈劫持。

    曹操打算拜别遣还毕谌,说:

    “孤绥抚失当,听说你的老母亲和弟弟被张邈抓了,人情不相远,你可以离去。这是孤自己请你离开,并不是你弃我而去。”

    毕谌向曹操顿首,哭着说:“我当以死自效。”

    曹操赞赏毕谌,也为此涕泣流泪。

    但毕谌出去后,第二天直接跑路,逃到了吕布、张邈那里。

    建安三年,曹操消灭吕布,生擒了毕谌,众人都为毕谌的性命感到担忧。

    也就是当时的曹操政治手腕已经很成熟,当众说:

    “作为人能孝顺他的亲人,不也会忠于他的君主吗!这正是我所需要的人啊。”

    于是让毕谌担任鲁国的国相,毕家得以回归曹魏政权。

    司马懿认为他们父子是擅长耍小聪明,但是没有大智慧的人。

    不客气的说,收拾残局的重任全部落到了自己身上。

    司马懿很快就将此事抛之脑后,心平气和的分析时局,寻找破局点。

    多年的修养让他始终没有太过激的情绪。

    他知道人若是易怒易哀是会折寿的,故而每临大事必有静气。

    司马懿便是镇静自若,面临当下局势也是久久沉默。

    并州的祸患还在并州之外,这里乱起来,就注定曹魏不得不向这里倾注更多的精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