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其他类型> 初唐:砥砺前行> 第332章 群英荟萃(2/6)

第332章 群英荟萃(2/6)

直接推行后世成熟的盛唐诗、文,绕去了高宗、武周乃至于中宗、睿宗数十年的发展弯路。

    这种方式有利有弊。

    原本一二三四五六的过渡,诗文改革平缓自然,并没有造成风波,就是时间长了一点。

    但现在陈青兕直接舍弃了过渡,直接从一快进到了一百,步子迈得太大,也造成了双方没有缓和的余地,两拨文化强烈的碰撞。

    不过这也是陈青兕想要的结果……

    所以他很期待,杨炯这样原本一生都致力于文化改革的才子,面对全新的风貌,他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结果杨炯竟直接寻上了门,这让陈青兕有些意外。

    “小状元!”

    陈青兕叫了杨炯的雅称,童子科及第严苛的来说不算是状元。但他表现的太好,皆呼他为小状元。

    “晚辈惭愧!”

    杨炯脸色微红,在他人面前他还敢领受,可陈青兕这里却有些害羞。

    陈青兕向来健谈,尽管第一次与杨炯见面,也毫不生分,问道:“小状元对于当下的文坛有何看法?”

    杨炯目光炙热,说道:“晚辈以为,现在的文坛,可用本末倒置四字形容。”

    他一点也没有胆怯之意,有着超于年纪,甚至超于寻常大人的成熟稳重,面对陈青兕依旧侃侃而谈:“不论宫体,还是上官体,过分关注声律对偶,讲所谓六对、八对,过于重视辞藻华丽,忽视了诗文本质。诗咏诵咏自我心声遭际,文当抒发真情自我流露。正如先生所言,大唐因有大唐的气象,诗文也当从狭窄的宫廷天地引到广大的市井,从狭小的台阁到山川边塞,不能居于一物。”

    杨炯说这话的时候,手脚并用,道:“晚辈初闻先生提出的‘文道合一’,若醍醐灌顶,对先生提出的改革,感同身受……”

    他说着拜服道:“晚辈想追随先生,一起革除文坛浮靡之习。”

    陈青兕对于杨炯的回答并不意外。

    杨炯改革之心是初唐四杰里最坚定的,甚至可以用出淤泥而不染来形容。

    历史上没有陈青兕的出现,这个阶段朝廷的上流社会以上官体所代表的宫廷诗风为主:没有陈青兕,李治便重用上官仪与关东士族打擂。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