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其他类型> 初唐:砥砺前行> 第326章 文道合一(2/6)

第326章 文道合一(2/6)

劣手段,通过针对陈青兕这个人,来达到目的。

    薛元超看着上官仪,叹服道:“游韶兄的君子之器,让人佩服。若弟有兄这般豁达,也不至于如此乱了分寸。”

    上官仪道:“这可不像平时的你?”

    薛元超一脸愁苦,说道:“弟心乱了,陈侍郎的言语过于激昂,弟都忍不住为之所动。可以想象,现在士林中会是什么情形?”

    上官仪愕然,随即又有一分了然。

    其实上官仪在内心深处是认可陈青兕的,上官体的出现,本质上就是对南朝腐朽的靡靡之音做的一个改革。

    只是改革的不够彻底,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修辞之美,本意还是宫体诗,以服务于帝王贵胄的游戏。

    但不可否认,相比南朝那些描述床笫美人的艳词,已经有了进步。

    上官仪已经意识到改变,只是他往前走了一小步,而陈青兕这里是走了一百步。

    陈青兕直接绕过了初唐四杰的摸索,陈子昂、刘希夷、张若虚三人的奠基,直接给人展现盛唐时代诗仙李太白、崔颢、韩愈这类文坛顶尖人物的风采。

    步子迈得太大,上官仪不适应,但并不妨碍他理解。

    但是他不能说,他是宫体诗的领军人物,连他都选择妥协,那他本人就无任何存在价值。

    薛元超的情况比上官仪更加严重。

    上官仪是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明白自己要做什么,而薛元超是不知道自己的定义,也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他十一岁便入弘文馆学习,入仕后又兼任弘文馆学士,人生前求知的二十年都在弘文馆。他在这里积极参加宫廷的文学唱和生活,是李世民、李治两朝宫廷唱和的主要人物。在当时诗人中,声名最盛者为上官仪和李义府,他深受两人的影响。

    但其实薛元超跟骆宾王、王勃、卢照邻是一路人,都是文坛的改革派。

    只是他未能正视自己……

    历史上他被贬蜀地十年,在特定的环境下,完成了自我升华,完成了对上官体诗风的超越,比上官仪多走了一步,成了诗歌革新的积极支持者。

    而在陈青兕的出现,面对陈青兕煽动的改革风气,让薛元超一边觉得有道理,又接受不了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