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礼在先(2/3)
就是这样的欺辱?
这些年双方确实存在一点小摩擦,但彼此都各自获利,小矛盾你退一步,我退一步,忍一忍就过去了。
可此事却过不去,思结敌律越想越气,越想越憋屈,加上外人一挑唆。
思结敌律本就保留了草原人的性子,愤慨渐渐转向了怨怼。
但思结英才不一样,他受游牧文化与大唐文化的熏陶,对于诸多事情有着自己的见解,徐凯的个人行为,不应该上升到国家,受到了委屈,不只有造反一途,还有申述讨要说法。
思结敌律对此不屑一顾,小孩子才告状,大人就应该用自己手中的刀,背上的弓箭捍卫自己的尊严。
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
两人最终一致同意,让远在长安求学的思结英俊作这个决定。
思结英俊是思结敌律的儿子,思结英才的弟弟,现今就读于长安国子监。
历史上思结英俊在国子监过得并不好,所以不相信大唐,不相信朝廷,更不相信李治,但因陈青兕的出现,思结英俊铁勒人的身份非但没有受到冷暴力,还成为了骑射课的代表,在长安生活的有滋有味,切身实地的感受到了华夏文化的包容,愿意相信大唐,相信朝廷,相信李治,更相信陈青兕。
所以在思结英俊的影响下,思结部选择了与历史上不同的道路。
思结敌律因徐凯的缘故,对于唐王朝已经生出了不满,并不认可两个儿子的决定,一直在等着看他们的笑话,好让思结部的下一代知道天真二字是怎么写的。
结果完全出乎思结敌律的预料,徐凯将神驹送回,还带了不少的礼物,道歉的异常诚恳。
思结敌律这才意识到,换一种方式也许效果更好。
但他并不觉得心里舒坦。
自己为大唐卖命,现在儿子族人给欺负了,换来一句道歉。
然后自己碍于形势,被逼着说了好话。
这是和解吗?
至少思结敌律觉得不是。
犯了错,道个歉,并不能挽回错误。
但今日陈青兕亲自押着徐凯上门,思结敌律这才知道错的也许是他自己。
朝廷并没有敷衍了事,并没有让徐凯上门道个歉就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