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盛宣怀:开创中国现代金融业的第一人(4/5)
南和湖北等地的强烈反对,导致了保路运动的爆发。盛宣怀下令各地采取强硬措施进行镇压,但这并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加剧了社会的动荡,成为辛亥革命的一个导火索。
四、革职逃亡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迅速在全国范围内蔓延,成为辛亥革命的。这场革命不仅终结了清朝的统治,也带来了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在这样的背景下,盛宣怀作为邮传部大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起义发生后,盛宣怀意识到局势的严重性,他一方面试图请袁世凯出山以稳定局面,另一方面也意识到了自己因为推行铁路国有化政策而遭受的广泛谴责。这一政策被认为是导致四川等地保路运动爆发的原因之一,进而成为革命爆发的导火索。在这种情况下,盛宣怀被革职,并被命令永远不再任用,随后他不得不离开北京,移居大连以避风头。然而,形势并未因此而好转,盛宣怀最终逃亡至日本神户,寻求庇护。
民国元年(1912年)初,盛宣怀在日本期间了解到新成立的民国政府急需军费支持。为了重新获得政治地位,并试图弥补自己在国内的不利处境,他利用自己在日本的关系网络,与日本的财团进行了秘密谈判。盛宣怀希望通过中日“合办”汉冶萍公司的方式,为新政府筹集资金,并借此恢复自己的声誉。
1912年2月12日,盛宣怀与日本的三井和正金财团分别在神户和南京签订了两个性质相同的汉冶萍中日“合办”草约。根据这些协议,盛宣怀从日本正金银行提取了300万日元的借款,其中一部分资金通过三井洋行转给了南京临时政府,大约为250万日元。这笔款项对新生的民国政府来说是一笔重要的财政支持,但在当时却引发了轩然大波。
消息一经传出,国内舆论一片哗然。人们担心这种“合办”方式实际上是对国家主权的侵犯,特别是担心日本通过这种方式加强对中国产业的控制。民众的压力迅速增大,要求废除这些协议的声音越来越高涨。在这种情况下,盛宣怀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最终在强大的民意面前,不得不同意废除这些草约,并辞去了汉冶萍公司总经理的职务。
五、受邀回国
民国元年(1912年)11月30日,中华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