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第183章 刘墉:浓墨宰相的传奇一生(2/5)

第183章 刘墉:浓墨宰相的传奇一生(2/5)

二十一年(1756年),刘墉的命运出现了转折,他被任命为广西乡试正考官。这次任命不仅是对他个人能力和品德的信任,也是对他未来发展的期许。在赴任之前,乾隆皇帝还亲自召见了刘墉,并赠予他一首诗,表达了对他寄予厚望的心情。在广西任期内,刘墉针对贡生、监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这些措施得到了皇上的高度评价。

    随后,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刘墉又被调任为江苏学政。这次任职前,乾隆皇帝依旧以诗赠予鼓励,显示出对刘墉的高度信任和支持。在江苏学政的岗位上,刘墉延续了他的严谨作风,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执行考试纪律,有效地打击了作弊行为,提高了考试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值得注意的是,刘墉并不满足于仅仅维持现状,他还积极向上反映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他曾向乾隆皇帝汇报,指出在生监(即国子监的学生)中存在的一些不良行为,批评地方官员在处理这类事件时的态度过于软弱。这些问题的揭露和建议的提出,显示了刘墉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官员,对于改善社会风气、提高行政效率的决心。他的这些做法不仅得到了皇上的赞赏,也为自己赢得了“知政体”的美誉。

    三、宦海沉浮

    刘墉的宦海生涯并非一帆风顺,经历了多次起伏。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他被任命为山西太原知府,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标志着他从学政转向了更为实际的地方行政工作。然而,好景不长,乾隆三十年(1765年),他升任冀宁道台,但仅一年后,由于未能及时察觉属下阳曲县令段成功的贪污行为,刘墉被控失察,按律本应被处以极刑。幸得乾隆皇帝爱才惜才,特地下诏赦免了他的死刑,改为发配军台效力赎罪。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刘墉获得了赦免,回到京城,在修书处担任行走。这次经历对于刘墉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但也让他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因父亲的缘故,刘墉被重新启用,担任江宁知府。这次任职,刘墉更加注重公正廉洁,赢得了当地百姓的高度赞扬,甚至有人将他比作宋代的清官包拯。

    刘墉的官运在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继续上升,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