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清朝名臣萨载:从苏州织造到两江总督的治水生涯(1/4)
一、为官江苏
萨载,伊尔根觉罗氏,满洲正黄旗人,以翻译举人的身份开始了他的仕途。最初他在理藩院担任笔帖式,后因才华出众而逐步升迁至江苏苏松太道,并负责管理苏州织造府。然而,当果亲王弘适命令他以低价制作绣缎朝衣时,此事被揭发导致萨载被罢官。但不久之后,朝廷召回了他并授予主事衔,同时派他辅佐其父萨哈岱继续管理苏州织造事务。经过一年多的辅助工作,萨载被改任为普福,并由两江总督差遣委派,最终成为了松江知府。
乾隆三十年(1765),萨载得到了加道员衔的机会,并再次署任苏州织造一职。四年后的乾隆三十四年(1769),他进一步擢升为江苏布政使,依然兼任着苏州织造的重要职务。到了乾隆三十五年(1770),萨载开始署任江苏巡抚。在这个位置上,他对地方事务提出了许多见解。比如,针对巡抚永德提议将华亭和宝山土塘改建为条石结构,萨载认为这可能会增加坍塌的风险;对于按察使吴坛关于裁撤巡检弓兵、增加州县捕役的建议,萨载也表达了不同的意见,指出这样的调整可能并不适合当地情况。这些观点最终都被采纳,显示了萨载在处理实际问题上的敏锐洞察力。
乾隆三十六年(1771)是萨载职业生涯中较为关键的一年。这一年,他与总督高晋共同上书请求疏通海州河道,以解决该地区的水患问题。此外,他们还报告了江苏省内粮食储备达到了三十七万六千余石的情况,并要求进行详细核查,确保数据准确无误。这一系列措施不仅有助于改善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也为未来的灾害应对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次年即乾隆三十七年(1772),萨载正式成为江苏巡抚。在此期间,乾隆帝特别指示要对屯田制度进行考察。萨载积极响应皇命,提交了一份详尽的报告,其中提到了江安粮道所辖的江淮、兴武等六个卫以及苏州粮道下的苏州、太仓等四个卫的具体状况。他建议按照新的规定每四年重新编审一次册报信息,并提出应当给予江淮、兴武两个卫的屯丁额外津贴,因为他们承担着繁重的垦田任务及全年运输职责。至于太仓和镇海这两个卫,则因为其田地未随船分配而是私自买卖或抵押出去了,萨载主张依照旧例允许借用款项来赎回这些土地,所有提出的建议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