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杨廷和:明中期政坛的改革巨匠与社稷支柱(5/8)
君主——明世宗朱厚熜。
武宗去世前,健康状况每况愈下,杨廷和在得知武宗无子的情况下,依据《皇明祖训》中的“兄终弟及”原则,明智地提出了迎立武宗从弟朱厚熜为帝的建议,得到了武宗生母张太后的支持。他随即起草遗诏,安排各项事宜,以确保皇位平稳过渡,并着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精简军队、赏赐边防部队、撤销非必要的机构和人员、遣返进贡的使臣、释放囚犯、停止不必要的建设等,这些举措大大整肃了武宗时期遗留的种种弊政,赢得了朝野的广泛赞誉。
在朱厚熜尚未抵达京城的三十八天里,杨廷和作为实际上的国家治理者,总揽朝政,他的领导使得朝廷在权力真空期维持了稳定,并为新皇登基铺平了道路。他起草的 登 极 诏书,虽然遭遇了试图删改的风波,但最终得以完整发布,大大消除了正德年间的积弊,大幅削减冗员,节省了大量财政资源,同时也打击了宦官势力,巩固了皇权。
朱厚熜即位后,杨廷和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不仅负责经筵讲习,还担任《武宗实录》的总裁官,其政治地位和声望达到了顶峰。面对潜在的威胁,世宗特令士兵保护杨廷和的安全,显示了对这位重臣的重视。杨廷和趁此机会,进一步提拔正直官员,强化朝政管理,显示出他致力于构建清明政治的决心。
在处理王琼案等重大事务上,杨廷和坚持原则,尽管外界有对其独断的质疑,但他坚信年轻的世宗能够理解并支持其为国家长远考虑的决策。他不断劝勉世宗遵循祖训,重视教育,勤政爱民,严明赏罚,这些劝谏多被采纳,体现了杨廷和作为首辅的深远影响力和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怀。
七、大礼议之争
明武宗去世后,杨廷和在遗诏中的措辞及对新帝朱厚熜即位礼仪的安排,引发了历史上着名的“大礼议”争议,这场辩论围绕着朱厚熜应如何称呼其生父母及已故的孝宗皇帝,直接考验着杨廷和的政治智慧与立场。
杨廷和最初提出的方案遵循《皇明祖训》中“兄终弟及”的原则,主张朱厚熜应作为孝宗的继承人即位,而非简单地作为孝宗的儿子,这意味着他应称孝宗为皇考,而自己的生父兴献王则应有别样的尊称。然而,朱厚熜对此并不满意,坚持认为自己是直接继承皇位,而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