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第135章 刘大夏:明王朝的脊梁(4/4)

第135章 刘大夏:明王朝的脊梁(4/4)

治旋涡。刘瑾与刘宇等人因私恨,设计陷害刘大夏,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投入诏狱,并欲置其于死地。在都御史屠滽和李东阳的干预下,刘大夏虽免于死刑,却被流放至边陲肃州。时年七十三岁的刘大夏,穿着平民布衣,徒步穿越大明门,沿途百姓无不感动落泪,纷纷自发前来送行,场面感人至深。即便在戍边期间,刘大夏依然保持了高尚的气节,坚持与普通士兵同甘共苦,拒绝了任何特殊待遇。

    正德五年,刘大夏获赦免,得以重返故乡。刘瑾伏诛后,刘大夏的官职得以恢复,但他选择了退休。在家居生活中,他教育子孙自食其力,耕田为生,多余的收入用于接济故旧和宗族。刘大夏亲自撰写了墓志铭,要求家人在其身后不得粉饰其生平,体现了其坦荡无私、光明磊落的一生。

    结语

    刘大夏的一生,是对“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最好诠释。在权力斗争与个人命运的交错中,他坚守着文人的风骨与官员的责任,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何为“忠”、“勇”、“仁”。在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刘大夏的事迹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应改变,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品质永远值得推崇。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过去,指导当下,面向未来,让历史的智慧照亮前行的道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