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第128章 汤思退:争议宰相的浮沉之路,从秦桧门生到议和失策者(2/4)

第128章 汤思退:争议宰相的浮沉之路,从秦桧门生到议和失策者(2/4)

接受遗命。秦桧不仅将未竟之事托付于他们,更以黄金千两相赠,意图以此巩固他们的忠诚与合作。然而,汤思退面对这份厚赠,却做出了出乎众人意料的决定——他拒绝接受。

    汤思退此举,既可能源于其对秦桧独断专行、贪权谋私行径的内心抵触,表明他不愿成为秦桧权欲游戏中的棋子;亦可能是基于对自己声誉的考虑,深知接受秦桧遗产将使其陷入党争漩涡,不利于个人仕途的长远发展。无论如何,这一举动显示了汤思退在关键时刻的独立思考与自我约束,尽管他曾依附秦桧而获得升迁,但在关键节点上,他并未完全丧失自我意志。

    秦桧离世后,宋高宗赵构在调查中发现汤思退并非秦桧党羽的铁杆成员,这一认知使得汤思退在秦桧死后并未受到牵连,反而因展现出的某种程度的独立性而得到高宗的进一步信任与重用。高宗深知,一位能够保持一定距离、不全然依附权臣的官员,或许更能为朝廷提供有益的建议与稳健的行政支持。

    1157年,汤思退迎来了其政治生涯的顶点,他被擢升为尚书右仆射,这一职位相当于副宰相,负责协助宰相处理日常政务,权重一时。同时,他兼任同平章事,即与宰相同级的宰执,直接参与最高决策。不仅如此,汤思退还担任实系院评定提领一职,负责审核朝廷各项重要文件,确保政策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在这一系列重要职务上,汤思退得以全面参与国家重大决策的制定与执行,他的政治智慧、行政手腕与学术素养有了充分施展的空间。无论是处理复杂的政务,还是协调各方利益,抑 或 是应对突发事件,汤思退均展现出了其治国理政的才能。他不仅在政策层面提出建设性意见,还积极推动各项政策落地实施,力求在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加强边防建设等方面取得成效。

    三、议和与抗金之争

    南宋朝廷内部,议和与抗金两股势力的较量构成了政治斗争的核心。汤思退作为议和派领袖,坚定主张通过与金国议和以期实现边疆安宁与国力恢复。他深信,面对强敌,短期的和平是必要的喘息之机,可让南宋有时间整饬内政、积聚实力。这一策略虽旨在避免战祸,却也隐含了对金国压力的妥协,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暂时搁置。

    与此相反,张浚则是抗金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