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文化报(2/5)
“除了去年刚碰到的一個学生外,你是我这么多年遇到的第二个在数学这方面极有天赋的学生。”段为国看着他道:“她的家庭处境不比你当年好多少,但是她并没有放弃。”
段为国说完,将报纸放进了电动车的前框里,然后骑着电动车离开了。
李育望着段为国越来越苍老的背影叹了口气。
那年他还在一中读书时,他还正值年少,老师的脊背还很挺直。
转眼,自己都已经到了中年。
后悔吗?
其实不后悔。
他的成绩是很好,但那时候家里穷的叮当响,家里还有两个弟弟要照顾,哪里有钱去上学哦,如果不辍学出去打工,只靠着父母是养不活他们一大家子人的。
后悔吗?
其实又哪能不后悔?
不后悔就不会把报刊亭开在留有遗憾的一中旁边了。
“老板,来份徽州文化报。”旁边有人走了过来。
“七毛钱。”李育将报纸递了过去。
程行掏了掏兜里的钱,发现除了百元的红票子外,已经没有什么小额的散钱了,别说一元的硬币了,他连五块十块的票子都掏不出来。
“能给一百的找零吗?”这个时代最麻烦的事情就是买一件几毛钱的东西,身上却只有一百的大钱了,在许多店里,这种都会被误以为是来买东西找零的,很多卖主宁愿不卖,也不会将自己的那一些零钱找出去。
程行此时也确实有些不好意思,但这附近就他这一家报刊亭,旁边也没有什么能换钱的小卖部,他这报刊亭开的距离学校还有一段距离呢。
“找是能找,不过可能大多数都是一毛五毛的分壳儿了。”他这开报刊亭的,一份报纸七毛钱,大多数都是拿五毛的分壳儿跟两个一毛的分壳来买的,也有给一块让他找零的,所以基本上没有什么大钱,程行要是找钱,只能找他分壳儿。
上世纪五十年代一直到八零年前后,我国最大的钞票面值是拾元的,其次是五元的,凡是元、角,均为纸币,俗称“票子”,而分币是硬币,在他们这里俗称“分壳儿”,因为老一辈人大多分币用的多,那个年代的角和元,都是大钱了。
因此即便到了现在,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