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7章 跨国药企拜耳“断舍离”,持续加码健康消费品业务(1/3)
在近年来全球医药行业的风云变幻中,健康消费品业务成为了跨国药企战略调整的重要一环。一些企业选择分拆或剥离这一业务,以更加专注于创新药研发;而另一些企业,如拜耳,则在中国市场持续加码,看好健康消费品市场的巨大潜力。这一分化现象背后,是不同药企基于自身市场环境、战略目标和市场趋势作出的不同选择。
一、跨国药企的“断舍离”
跨国药企纷纷剥离健康消费品业务,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深思熟虑的战略决策。这些企业大多面临着管线被砍、事业部调整、高管变更等多重挑战,分拆剥离健康消费品业务,有助于它们更加专注于创新药研发,保持市场竞争优势。
以强生为例,2023年8月,强生宣布完成消费者健康业务分拆,成立了独立的科赴公司。这一分拆不仅为股东带来了重要价值,也使强生公司更加灵活、专注和富有竞争力。同样,葛兰素史克将消费者健康业务和otc业务分拆,成立了赫力昂公司,专注于消费健康领域。这些分拆案例表明,跨国药企正在通过剥离非核心资产,集中资源和技术投入到更具成长潜力的核心业务中。
此外,分拆剥离健康消费品业务还有助于提升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市值。相较于创新药物研发的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特质,健康消费品业务虽然研发投入相对较低,但收入也较为平稳。投资者对单独上市的健康消费品公司的估值往往高于对制药巨头内部消费品部门的估值。因此,分拆后的子公司可以享受更高的溢价,避免高估值业务被低估值业务拖累。
二、拜耳的“持续加码”
与跨国药企的“断舍离”不同,拜耳在中国市场持续加码健康消费品业务。10月16日,拜耳健康消费品中国创新合作中心在上海正式揭幕,这是拜耳健康消费品全球战略创新基地之一,预计投资约2000万欧元。此外,拜耳还在江苏启东投资建设全新的拜耳健康消费品启东供应中心,一期投资额达6亿元人民币。
拜耳之所以选择在中国市场持续加码健康消费品业务,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健康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消费者对于健康和保健的需求日益增长。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健康产业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