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出那些在高税收下依旧能赚钱的人。
这些人才是我们要收税的对象。”
(唐朝每个时期商业税也是实时调整的,资料显示最高的时候是10甚至是更高。)
经过李恪这番说辞,李二和李承乾才明白过来。
不过李承乾皱着眉头说道
“那那些土地怎么办?荒废掉吗?还是用做别的用途。
我总觉着土地不种上粮食可惜了。”
李二在一旁也是赞同的点点头,他也是这个观点,土地嘛,总还是要种点儿什么的,哪怕是种菜呢。
李恪则笑着说道
“我们可以将土地收归国有,给土地主人一些补偿,然后再将土地租出去。”
李二听后立刻皱着眉头说道
“不对不对,这样跟我大唐的土地政策相违背。
自武德七年开始实行均田制,成年男子(丁男)可以获得一顷土地。
其中八十亩为口分田,二十亩为永业田。
老男、残疾和寡妻妾也有相应的授田标准。
而且配合租庸调法,这才让大唐的税收恢复一些。
要是贸然改动,怕是要出大事情的。”
李恪自然知道这件事情不能轻易去做,所以他的想法就是先商业。
让商业初步发展起来,代替农业,将更多的人从土地里解放出来。
那时候才能将土地改革的影响降到最低。
听到李恪的解释,李二与李承乾都陷入了沉思。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李恪的方法无疑是最好的,代价也是最小的。
见到两人沉默,李恪继续说道
“爹,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一家人只靠土地生活,遇到灾年了怎么办?
吃不上饭就要去借,去卖田买地,等到灾害过去,他们便失去了赖以生活的土地。
他们只能去当佃农,土地被士绅豪族吞并。
难道您没发现,每次王朝的更替都伴随着土地兼并严重,百姓流离失所。
那些人活不下去了,才会拿起刀枪反抗当权者,建立一个新的秩序。”
李恪的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