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西进上庸 徐徐图之(1/3)
初平四年(公元193年),曹操借着报父仇之名,攻徐州,制造了徐州大屠杀。据《后汉书》记载,曹操的这次屠杀“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
当徐州遭到攻击时,时任徐州刺史的陶谦四处求救,然而,救援徐州不仅没有任何利益可言,还可能得罪强大的曹操,因此无人愿意伸出援手。
就在众人犹豫不决之际,名不见经传的刘备挺身而出,但他所带的兵力仅有千余人马。这无疑是以卵击石之举,但是在暗无天日的乱世中,刘备的出现宛如一束宝贵的光芒。
少年时期的诸葛亮曾亲身经历并目睹了这场残酷的杀戮,同时也感受到了刘备坐镇徐州期间的清明统治。
尽管当时的他年纪尚小,但这段记忆却深深地烙印在了他的心底。后来,为了躲避战乱,诸葛亮只能跟随叔父南下。
曹操让自己的故乡血流成河,迫使自己和家人背井离乡、流离失所;而刘备则毫不畏惧,坚定地扞卫着自己的家园。
曹操与刘备截然不同的行为,诸葛亮都看在眼里,全天下的百姓同样心知肚明。究竟该追随哪位主公?对于少年诸葛亮而言,心中早已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这些年来,诸葛亮始终默默地关注着刘备,当听闻刘备遭遇困境时,他心中为其担忧,当刘备取得胜利时,他亦会为其感到高兴。
然而,他从未主动联系过刘备,因为他深知自己尚需更多的历练和成长,而对于素未谋面的刘备,他亦需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和考察。
比阳县衙的议政大厅内,刘备和麾下的文武们劫后重逢,脸上洋溢着欣喜之情。
然而,他们深知眼前的局势异常严峻,需要尽快商讨出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诸位,你们觉得我们离开比阳后该何去何从?”
刘备皱起眉头,忧心忡忡地问道。
他的心情沉重无比,这些年,他从河北辗转至中原,再来到荆州,却始终未能找到一块安身立命之所。如果换做常人,恐怕早已心灰意冷,但刘备内心深处的韧性一直支撑着他坚持下去。
“主公,目前南阳东部和北部都是曹操的势力范围,南部则是荆州,留给我们的选择只剩下往西面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