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其他类型> 大清话事人> 第499章 著名经济学家李郁(2/8)

第499章 著名经济学家李郁(2/8)

    他花掉的200万两经费里,大部分是人工钱。

    每次他去要钱~

    财税署的人看他的眼神就像是爹妈看待败家子,满满的恨铁不成钢。

    300万两!

    换来数十年苏松两府再无内涝灌溉之忧。

    值得吗?

    吴廷的九成官吏都认为不值!

    他们不敢腹诽陛下,所以排斥王六这个不识趣的家伙。

    如今,

    人死账消,恩怨终成衙署内的茶余饭后。

    偶尔有人提到王六,也不过是一声意义不明的叹息罢了。

    ……

    农业署、粮食署两位署长带着麾下的精干吏员启程去了武昌。

    遵照陛下指示,

    湖广的粮食是重中之重。

    余粮要收缴,补种要抓紧。

    明年粮食能不能丰收,关系到帝国接下来的战略走向。

    爪哇火山爆发导致粮食减产的情报,只在吴廷内小范围传播,防止引起民间恐慌。

    天象!

    太容易被有心人拿来做文章了。

    ……

    两大因素的叠加,促使粮价应声下降。

    吴国境内,

    1斤大米的市面售价已经跌到了10文,和清统区米价差距之大,令人咂舌。

    第1个因素是:

    进口!

    广州港对进口大米免税。

    消息传开,

    暹罗和安南的米商们纷纷组成船队沿着海岸线航行,到广州交易。

    一来,沿着海岸线航行可以避免海盗袭扰。

    二来,返航时可购买畅销货。

    这样一来,

    意外导致了南洋部分缺粮地区的粮价上涨。例如——兰芳。

    他们必须付出比广州港高4成的价格,米商们才愿意光顾。

    这一切,

    吴国并不知情,也不感兴趣。

    ……

    造成粮价下跌的第2个因素,是江南8府种植模式的改变。

    从明中期开始,

    江南地区的粮食种植比例逐年下降,经济作物的种植比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