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都市言情> 重燃2003> 第二百六十七章 那天的晚风(3/8)

第二百六十七章 那天的晚风(3/8)

权路北段在校门西侧,是北向南单行车道,通行公交车;国年路北段靠近校门,路宽仅7米,不通行公交车。

    原本这两条路像一对难兄难弟,都是煤屑路,长宽差不多,功能也相当。

    1946年復旦返迁后,国权路忽然地位显赫起来,也许正好直通老校门吧,它是师生从宿舍到校的必经之路,每天上下课,国权路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

    与此同时,沿街私营商铺也应运而生,来喜饭店、沈志记食品店、仙宫理发店、国权照相馆和万和酱油店等,都是国权路上的‘名店’。

    据说当年国权路各类小饭店最多,鳞次栉比,因只收菜金、不收饭钱,又价廉物美,深受师生欢迎。

    相比国权路的‘繁华’,国年路因远离老校门,就冷清低调得多,常被人忽略。

    1964年,復旦新校门建造到今天的位置,正好斜对着国年路,大概就是从那时起,国年路地位节节上升。

    走在这条路上,扛着蛇皮包的卿云,作为新生,一边听着秦缦缦作为早些时日入校‘老生’的科普,一边观赏着沿路的风景。

    国年路的风景,不在于生意兴隆。

    相继矗立的文科图书馆、文科大楼和第五、第六教学楼等,映衬着匆匆而过的老中青教授们,让国年路色彩厚重、有不一样的质感。

    他们有的夹着皮包,到教学楼上课;有的提着菜篮,与马路摊贩交流;还有的在书店淘书,顺便招呼一下店老板,写下需要订购的书目…

    市声喧哗中,儒雅风采不减。

    国年路,完全就是復旦的内部道路,别的不好认,老教授们还是一眼就能认得出的。

    望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教授火急火燎把自行车蹬得飞快的背影,在感慨校内交通问题不容乐观的同时,云帝眨巴眨巴眼睛,突然反应了过来,“不是吧,復旦晚上还要上课?”

    后世他教书的时候,倒是常见,有些时候甚至是白天没课,课全在晚上。

    没办法,谁叫教书只是教授的副业呢,白天的事情简直不要太多。

    但是,放在世纪初,却是不常见的,至少他在蜀大上学的时候没遇见过,顶天了就是讲座在晚上。

    这个问题,秦缦缦也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