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其他类型> 混沌新纪元从大宋开始> 第232章 三年五载(下)(1/6)

第232章 三年五载(下)(1/6)

    第232章三年五载(下)

    走科举之路考进士?

    若得这大宋天下是个正常的世界,便是无李格非之提议,说不得二狗自己就走这条终南捷径了。

    只可惜这并不是一个正常的世界,镇魔人也不适合走科举之路,更不能走。

    某些科举出身的学子、进士可以加入镇魔人,譬如宗泽;但是镇魔人的成员绝不会被允许再去参加甚科举考试,科举的功利性对已经成型的念祗的腐蚀和污染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这是镇魔人用几百年的时间所总结出来的血泪教训。

    故而二狗听得李格非之言后,却起身抱拳道:“李公此言,恕小子无法苟同!科举之道,于国可称选士;与斯人者却乃功名利禄之途也。我虽粗鄙,却不屑此蝇营狗苟,故举业虽好,与我却弗加焉!”

    李格非与两个友人闻言,却俱都皱起了眉头。

    这个时代的科举制虽得早已深入士民之心,但是在科举之外却也同样存在着一批无意举业、甘愿不入仕途的隐士。

    很多人都认为这些特立独行者品行高洁,鄙夷王侯功利而高尚隐士清流,把求仕干禄之举视为蝇营狗苟。故而他们放弃功名利禄,归隐山水田园。

    相比之下明清时代的科举风气就有点过于走火入魔。

    莫说甚隐士了,白发老童生,寿星举人参加科考的比比皆是,甚至为了科考发疯的也不在少数。

    之所以造成这种差异的缘由,就是宋时的科考举子相比于明清时代的童生、秀才、举人等缺少的很多特权和利益,只有在进士层面上才稍稍有所拉平。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宋朝的文人在中进士之前,只有一个地方上的发解试作为关卡,考生通过了发解试,只有一个可以自由通行天下的权利,而明清时代童生有粟米奖励,秀才可以免役和免田赋,举人的特权就更多了。

    正是这些特权和利益,把那些潜在的“隐士”通通变成了科举路上的狂热者。

    确切的来说,宋朝的文人隐士之所以选择咸鱼之路,不是他们真的咸鱼,纯粹就是大宋朝的科举吸引力不够强大,利益不够丰厚。

    实际上李格非就是一个拥有隐士情节的人物,若不是时势所迫,他亦宁愿归隐田园,享受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