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哥给你指条明路(3/5)
还用肘记、侧踹反击,在杨澈的有意放水下,杨沅已经应对的有模有样了。
杨澈与杨沅确实生得有几分相像,但两人的气质截然不同。
杨澈…总是给人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眉头微微地蹙着,不苟言笑。
而杨沅则不然,他的亲和感十足。
两人不仅在神情气质上有着极大的区别,性格上也是如此。
任职于皇城司的杨澈,冷静沉稳,刻板端正,杨沅则热情开朗、十分健谈。
两兄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气质,但一样的俊朗。
杨澈的脸上并没有刺青,实际上宋国军队从始至终也没有刺青的规矩。
只不过,宋国喜欢把犯罪的人充军,而充军的罪人和降兵是要黔面的。
目的是防止他们逃跑,脸上刺了字,就较难逃逸。
到了北宋末年时,军纪驰坏,屡有逃兵,所以部分厢军将领开始给普通士兵刺字,
不过由于这些普通士卒并非充军刺配的犯人或降卒,所以大多是在手臂上刺字,只是为了方便查验军籍,防止当逃兵。
但是在发现这一手段很有效后,部分禁军也开始给士兵纹身了。
他们也会在禁军士兵的手臂上纹上所属部队的番号和姓名籍贯。
这种现象到了南宋就没有了,国难当头,军人地位较之北宋时提高了许多,将领们也就不敢这么做了。
而且,宋代的军人和明朝时不同,他们不是世袭军户,如果你不想当兵吃饷了,是可以改军籍的。
如果你有本事,想去考个状元也没人管你,可如果脸上刺了字,还怎么换行业?
当然,像宋初名将呼延赞全身上下都刺上“赤心杀契丹”的字样,还要求全家男子包括家仆也要如此。
又如南北宋更迭时期,抗金名将王彦指挥的八字军都在面上刺字,那只是他们一家之主或一军主帅的个人行为罢了。
杨澈二十五岁,比杨沅只大了两岁,但“长兄如父”这个理念,却是深植在他心中的。
自从认回了二弟杨沅,他就把“长兄如父”的责任背在了肩上,为他兄弟操碎了心。
二弟杨沅流落北方多年,颠沛流离的少了教育,所以刚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