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搅动池水(2/5)
之中获得利益,两边的矛盾就会转而成为合作。
而开放海外贸易收税、卖船引等等办法也不是王文龙提出的,这早就是在后世明史爱好者圈子之中讨论了无数遍的方法,后世不少人觉得拯救大明朝没有比这更好的路子了。
作为阁老,赵志皋和沈一贯平日里和东林党人以及他们背后的士绅阶级打交道的时间可比三不五十不干活的万历要多多了,他们看到王文龙的上疏之后那种惊艳的感觉,其实比万历皇帝还要深刻。
事实上在病榻之上读到此上疏的赵志皋当时看着看着慢慢就坐了起来,看到王文龙论证的精彩之处还忍不住拍案称道。
沈一贯读这篇上疏之时也是差不多的感觉,非常惊艳,此疏中的政策若是能实行,肯定能满足江南士绅的愿望,甚至都有想把政策推行下去的下意识举动。
但等仔细思考之后,两人却又选择放弃。
——满足江南士绅的愿望,并不代表满足江南官员的愿望,江南的士商阶级,希望朝廷少收税,少干扰他们做生意,而江南的读书人们借助士商阶级的这一朴素愿望得到他们的支持,实际目的却是为了在大明多获得权力。
前者是后者的力量来源,但是两边的目的却是不同的。
能满足士商阶级的政策,非但不一定能使得士大夫支持,反而可能会因为削弱了士大夫的权力而得到他们的反对。
这也是为什么几十年前大明开海明明对江南的士绅阶级有利,但是长时间之内出生江南的文官却对开海反而加以阻挠的原因。
沈一贯苦笑说道:“咱们只要附议在有心人眼里也就和同意没有差别,不如直接过了爽利。”
赵志皋皱眉思索,最后不得不承认沈一贯说的没错。
沈一贯已经把票拟的大概内容列出提纲,赵志皋看完之后又反复删减,最后列出来的票拟大概内容是:支持开放言路,让朝臣讨论卖船引的可行性,以及是否该对海外贸易设专项税收。至于撤回税监太监之类的内容,王文龙在原本的上疏之中本来就没提,内阁的票拟之中自然也不会多此一举。
而当批红后的常州文告送到六科面前时,科道言官直接看傻了,瞬间便掀起剧烈的讨论。
皇帝只是明发圣旨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