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往前拉,把整条街都拍下来。”
第39军政治部宣传科干事韩志华站在街边,看几个人摆弄着摄影机拍摄汉城的街道。
几天前他接到命令,陪同香港友谊影业的几位同志在汉城进行记录片拍摄,得到的指示是除少数涉密区域,一切向香港人开放,他依照命令做好陪同工作。
工作不复杂,挺轻松,几个香港人做事蛮有分寸,要做什么会事先找他沟通,得到允许才动。
几天相处下来,熟悉了,经过沟通了解到香港人要拍一部关于正在进行的战争的纪录片,据说不带主观因素,只从客观角度进行记录。
另外,还从香港人嘴里听说他们另有一批人在大邱进行拍摄,说是多视角对战争进行描述。
一连串词听起来不怎么得劲,不过管他呢,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早点送走这帮格格不入,早点回归自己的宣传工作。
这些日子天干物燥,南朝鲜特务的活动又很猖獗,他还得回去向汉城百姓做“防空、防特、防火”的三防宣传,让汉城百姓感受到志愿军的温度。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这还是中国军队第一次进入他国首都,照首长说的,一定要展现出中国军队的良好风采。
在街道对面,李湄戴着一副皮手套,手指间夹着烟,迎面吹来的寒风令她精神一振,也带来一丝惆怅。
汉城的天气和她老家的很像,她有点想家,老家以及香港。
她有工作在忙,却被大老板加了担子,指定为《朝鲜战争》纪录片的制片人,赶来了汉城组织拍摄。
要说拍摄,她不可能比摄影师专业,大老板派她来,一是为了把人看住,别闹出什么事来,二是为了把控拍摄计划。
大老板表面上是要拍一部客观的纪录片,但实际上赚钱为先,拍摄的素材要足够多,以方便发行时进行删减。就是说,客户买了版权,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剪出符合需要的版本,纪录片从客观变成有偏向性。
大老板真是赤裸裸的商人,能抓住朝鲜战争的热点,这时候拍摄关于它的纪录片,抓紧时间发行,公司一定能赚上一笔。只不过他没有原则,视影片为商品,客户需要什么他就提供什么,一点电影人的坚持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