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科幻小说> 金钱玩家> 第73章 逮一个文化人(3/9)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 阅读主题
  • 正文字体雅黑宋体楷体启体思源苹方
  • 字体大小A-20A+
  • 页面宽度

    -

    100%

    +

第73章 逮一个文化人(3/9)

接受一下艺术的熏陶。

这几日报上有云,以张大胡子张大千为首的一帮书法画家都在陆羽茶室喝早茶,这下可好,陆羽茶室的逼格一下子就压其他茶室一头。

人是见到了一堆,不过大多不认识,只有张大千标志性的长胡子才容易把名字和长相对应起来,这也让冼耀文多看了对方几眼。

他历来欣赏大千先生,为了让女儿能常与要好女同学相伴,便委屈自己纳了女同学为妾,这种父爱不是每一个男人都有的。

喝了早茶,三人前往裁缝铺,挑好布料,一人做上几身时髦的衣裳,光是定金就下了六百多。

裁缝铺出来,郑月英自行离开,冼耀文送冼耀武去陈威廉律师楼,安排妥帖,冼耀文又去做点文化人的事——谢丽尔在跑报社的途中,帮着打听到一个适合做十三幺总编的名字,他带着“信封”去找提供名字的人再确认一下。

别看香港现在的人口不少,但识字率不见得有多高,特别是能舞文弄墨的文化人数量更是稀少,大报小报所有的中文报纸加起来不过就那么几份,从内地一下子又席卷过来一大批报纸人,报社在增加新人之时,完全可以要求求职者拥有丰富的从业经验。

报纸传播世界各国、五湖四海之消息,涉猎甚广,但报纸人的世界却是非常狭小,拐一道弯都是熟人,特别是从事咸湿报事业的人,谁都不屑提起,但其实谁都熟。

仅用了一个信封,冼耀文就获知该去哪里找他想找的人。

在过去有个说法,香港是文化沙漠,在香港开书店是不可取的,容易被饿死。

事实也是如此,之前的香港,文化气息一直不浓郁,印刷和出版的读物非常有限,香港一直以来是个商业转口港,极少独立的工商企业,港府亦没有系统的城市规划。

即使是现在,学校的英文教科书还是采用马来西亚及英国课本,中文课本全由内地供应;中文书店除课本外,皆以文具为主。唯一在本港有印刷出版的仅只历书、尺版、旧启蒙读物、医卜星相及标点通俗小说等有数的几种。

香港在书业中,一直承担着“文化转口港”和“图书供应中心”的角色,中文书籍及课本均从上海、羊城等地运入本港,部分再由本港转运至东南亚、美国和加拿大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