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493章 有为无为(3/7)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 阅读主题
  • 正文字体雅黑宋体楷体启体思源苹方
  • 字体大小A-20A+
  • 页面宽度

    -

    100%

    +

第493章 有为无为(3/7)

恪扫视了一圈,见众人一副认真听讲的样子,很是满意。

“为什么管事儿的重要性,还要超过管人呢。”

“首先说说管人,所谓管人其实就是治心。”

“古人认为,将人心管好了,天下自然大治。”

“所以,华夏思想自古以来最重治心。”

“这一点其实没有错,世间的大多数矛盾,都是人心引起的。”

“人心不治,世界就不会安宁。”

“但错就错在,朝廷将治心作为了唯一手段。”

“老子说的很清楚,治大国如烹小鲜。”

“《诗经·桧·匪风》毛传云: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烹鱼则知治民。”

“朝廷只需要制定礼仪律法,来告诉人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什么是值得提倡的,什么是应该反对的,以此来规范天下人的行为。”

“只要他们不触碰到这个框架,就不要过多的去骚扰他们。”

“这才是老子清净无为的核心。”

众人再次颔首,这个道理并不新鲜,历朝历代对这方面也都有诠释和拓展。

陈景恪也没有过多赘述,他说这些也只是确定一个主基调,治心当采用道家的无为之法。

只要不违法,不违背公序良德,百姓想干啥就干啥,朝廷不要多管闲事。

可历朝历代能做到这一点的非常少。

更多时候是变着花样的折腾人,最终将国家折腾没了。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很大一个原因在于,他们分不清管人和管事的区别。”

“用管人的方式去做事,结果事事不成。”

“用管事的方法是去管人,结果百姓不堪其扰。”

“可以说,这是过于重治心而轻做事的必然结果。”

话题至此,终于进入了核心,为什么要重做事。

陈景恪注视着众人,说道:“为什么要重做事?”

“先贤已经说的很清楚,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根据人类生存需求理论可知,生存才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

“你不能指望一群活不下去的人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